务工人员安家城市 过年在城里吃上了团圆饭
“城里安了家,就在这过年”
今年春节没回老家,留在重庆过年。临近年关,眼瞅着小区门口的小店一家家贴上放假通知,心里也犯过嘀咕,“过年会不会成空城,咋买菜,咋做饭?”结果,七天假期里,不少超市照常营业,一些饭店也开门迎客,好几家快递还送货。笔者用手机下单,订了些蔬菜,不到1小时就送上了门。“过年好,今年不回家吗?”听笔者问,送蔬菜的大叔一笑,“城里安了家,就在这过年。”
春节,中国人讲究团圆。往年间,不管是快递小哥、服务员大姐,还是建筑工地的大叔,不管老板开出多少奖金,都要早早买票,赶着回老家过年。今年,他们为何愿意留下来?送菜大叔的这句话,或许是最好的答案。
城里安个家,当个城里人。对于多年前第一批来到城市的农民工,恐怕很少有人敢这样想。但近几年,不少地区正在逐步拆除城乡间的制度藩篱,公租房等托底政策效果也在显现。像送菜大叔一样来城里定居落户的,越来越多了。交通的快速发展,也缩短了城乡间的物理距离和心理距离。高铁通到县、公交进到村,在不少地区成为现实。以前从城里回老家,可能得花几天工夫在交通辗转上,大包小包、舟车劳顿。如今,不少人周末都能轻轻松松回趟老家,自然也就不用一定赶在年节里了。
而且,相比村里单一的年味,城里丰富多彩的年节项目,也让不少人愿意把家人,尤其是老人和孩子接到城里来,享受别样的年味。比如在重庆,初一的园博园,四周的街道上都停满了车;初二的川剧院,早早就是一票难求;初三的博物馆,门口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陕西来渝的农民工李永胜为了省下近千元的路费,强忍对家人的思念,选择留下值班。没成想,中建三局的志愿者接来了他的妻子孩子,让这一家三口在重庆团圆,度过了这个难忘的年。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