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街新春年味浓 传统糕团店一天用糯米400斤

网络 刘洋 2019-02-14 16:18  阅读量:13298   

  (新春走基层)浙江老街新春年味浓 传统糕团店一天用糯米400斤

   湖州2月14日(见习记者 施紫楠 通讯员 吴建勋)在浙江湖州太湖沿岸的农村,做糕团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年俗。这种用江南稻米做成的传统糕团,寄托着人们最朴实的祈福与祝愿。

  连日阴雨,太湖边的大钱老街上多少显得有些冷清,惟独沈冬梅的糕团店热气腾腾。一个个青白团子,蒸熟后,蘸上象征喜气的红点,平摊在竹匾上,等待着订户上门来取。

  沈冬梅母女俩,坚持全手工制作糕团,用料制作考究,做出的糕团香糯可口,远近闻名。正月里,做团子和松糕的订单剧增。今年生意更是火得不行,沈冬梅一上午便回绝了十多单生意。

  一个小本子上,记满了街坊邻里的订单。初六和初九最多,每天订出去的团子有4000余只,比平常翻了一倍。上梁圆屋、嫁女娶新、生日做寿,都要置办松糕团子,图的是吉利,讨的是彩头。

手工制作松糕 吴建勋 摄

手工制作松糕 吴建勋 摄

  一家人从早上3点忙到半夜12点,除去吃饭时间,几乎没有片刻休息。“来的都是乡里乡亲,别人找上门就是信赖你的手艺,哪怕不睡觉也要赶出来。”沈冬梅说。

  前一天下午,就要准备第二天做糕团所用的原料。精选上好的糯米和粳米,搅拌,洗净,浸泡,晾晒,最后再经过机器碾成粉。正月里,沈冬梅每天糯米就要用掉400多斤。

  沈冬梅的母亲钱金珍今年已经74岁,一门糕团手艺坚守了50年。长期做糕团,老人的腰驼得厉害,已经无法直起身来,“都几十年了,放不开手了。”

  糕团吃起来香甜,做起来却十分辛苦、繁琐。遇到好日子,尤其是春节期间,糕团需求都会集中在一天之内,沈冬梅的亲戚们也都赶来帮忙。大家围在一起做团子,有说有笑,成了新春里老街上一道独特的年味。

  揉粉是一项力气活,但同时还要一定技巧,一般由男人来干。边揉边加热水,水加多少决定着面团的软硬程度,全凭实践经验掌握。

  沈冬梅制作松糕的方法很传统。与一般市面上的糕蒸好了再敲上红印不同,她用植物染料染红的米粉,洒在模板上来回地搓,搓到紧实,刮平,放到松糕上轻轻一敲,便粘在了糕面上,最后再上炉蒸。

  一大早,600多块松糕就已做好,等待着订户前来提取。松糕上的字都带有喜庆吉祥寓意,如“生日快乐”“富贵吉祥”“金玉满堂”等等。

  在当地,团子有“团圆”和“喜庆”的美好寓意。不同年龄的生日宴所做的团子造型也不相同。比如60岁以上的就做寿桃形状;30岁至40岁之间的就做成蟠桃形状;小孩子的则要做成三色的“太金团子”。

  无论什么造型的团子,沈冬梅制作起来都十分娴熟。而且乡亲们习惯拿着盆子前来预订,只要说是派什么用场,沈冬梅就会按规矩帮忙搭配好。什么造型,多少数量,沈冬梅心里清清楚楚。

  沈冬梅做松糕、团子动作麻利,时不时,便有客人前来取走定制的松糕和团子。她的糕团店虽小,却有不少人专门驱车寻来购买。“做糕团看着简单,但是每一道程序都吃功夫,还要讲究选料和用量,我家一年四季生意不断,都是回头客。”沈冬梅说。(完)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