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你”在各国意味着什么?港媒:像魔法也像核弹
“I love you”在各国意味着什么?港媒:像魔法 也像核弹
参考消息网2月15日报道港媒刊登文章称,在英语中,“I love you(我爱你)”这个词组可以具有某种魔法,当然也有原子弹的威力:这个词组可以帮助巩固一种联系,但如果过早得说出来,则可能摧毁这种联系。
据香港《南华早报》2月14日报道,在美国和其他地方,求爱越来越随意,这使得真心表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严肃。
“I love you”这个词组不仅仅有语言形式的差异——约会文化因地域而异,并常常影响到词语的含义。
文学翻译家和婚恋专家向全世界解释“我爱你”的含义。他们的回答表明,尽管爱是一种普遍的价值观,但我们用来表达爱的词语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文章编译如下:
日本
日本人对“I love you”没有直接相对应的词。词典中被定义为“爱”并在语言课程中教授这种意思的词更接近于“喜欢” (好き) 和“爱” (愛)。“愛してる”在日语中的意思更接近“I love you”,但在日语中它并不代表一种关系的里程碑式的意义。这个词,大多数人可能在影中听到的比在现实生活中更多。日本人不常说“I love you”,相反,他们更倾向于使用具有情境驱动的表达奉献和支持的短句,比如“工作听起来很难”或“我看得出你有多努力”或“我支持你”。——萨姆·贝特,文学翻译家
法国
在法国说“I love you”的压力绝对比美国小,而且这种情况通常要早得多。每一个人、每一段感情都是不同的,但我要说,大多数法国人都是在大约两个月后说出这句话的。法国的约会方式与美国截然不同。在非正式的约会期间,你可以同时和几个人约会,并且可以自由选择。在法国,作为朋友见面通常是在约会几次之后,见父母通常是在一到三个月内。——阿德琳·布雷翁,约会教练
伊拉克
“Like(喜欢)”和“love(爱)”在阿拉伯语中被翻译成同一个词。比方说,一个男人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追求一个女人,这并不罕见。在美国,男女之间的关系从喜欢发展到爱情(最终可能停留在承诺)。但在伊拉克,从追求发展到承诺是以家庭访问为标志的。男方家庭会与女方家庭见面,并向女方提亲。这种家庭访问是家属和追求者的承诺宣言。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或许等同于美国“I love you”所体现的承诺。
尽管如此,还是有其他表达深刻而真挚情感的方式——a’shaqich(“我深深地爱着你”)、amoot alaych(“我爱死你了”)。当然也有例外。自2003年以来,伊拉克社会经历了一场身份危机,包括追求和结婚在内的几乎所有传统社会规范都受到了挑战。——库赛·阿塔比(音),阿拉伯文学学者
伊朗
20世纪的伊朗,通常是男方首先说“我爱你”,而这句话之后几乎总是必须要有结婚的承诺,还要正式拜访女方的父母,向女方求婚。到了2009年,伊朗60%的人口年龄在30岁以下,爱情的表达方式也发生了改变。“I love you”失去了它的神圣光泽。现在,说“I love you”也可以意味着“我准备好进入我们关系的下一步,和你共眠”。在受过教育的城市居民中,女士和男士用这种表达方式的比例一样高。——舒莱·沃尔普,伊朗裔美国作家、文学翻译家
中国
在约会时,“我爱你”是男士发出的信号:他想要一种排他性的关系。在此之前,女士可能会与他握手、亲吻、去看影、去远足,但她一般会在以该男士女友的身份出现在公共场合前等待这句重要的短语。在说第一次“我爱你”之后,恋爱双方很可能每天都会对对方说这句话。这只适用于20至35岁的年轻人。老年人根本不怎么说“我爱你”。——陈愉,美籍华人,《30岁前不结婚》的作者
韩国
在韩国,变化是多样的,因为韩国正处于持续而迅速的社会变革之中。但通常情况下,夫妻或父母与子女之间不常说“I love you”。我的伴侣是韩国人,我很少听到她与她的妈妈之间说这句话。他们的理解是,爱就在那里;它不需要像美国人那样口头宣布。然而,在过去几十年里,影和媒体在描绘西方说“I love you”的场景对影响年轻人关系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情侣们已经变得更加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以前,你可能看不到太多的握手动作,但现在这种情况变得普遍多了。40岁以上的夫妻对彼此说“我爱你”还是比较罕见的,但在这个年龄段以下,这种情况变得更常见。——斯蒂芬·爱泼斯坦,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亚洲语言教授 (编译/王天僚)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