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好人好报”得到保障

网络 刘洋 2019-02-21 11:06  阅读量:16337   

  让“好人好报”得到保障(民生观)

  个人可以不计得失去做好事,社会却不可不对好人报之以温柔

  7年前的深秋,拾荒阿婆陈贤妹伸手去救倒在路上、孤独无助的女童小悦悦。那一幕,让人们记住了这位好心的阿婆。

  据报道,如今,陈阿婆已叶落归根,回到了家乡。当地安排她在养老院里生活,每月还可领2500元的补贴,不必再为生活而奔波劳碌。中午一个菜,晚上三个菜,陈阿婆挺满意。人们看到她晚景安稳,也纷纷赞叹:好人有好报,好啊!  

  让好人有好报,这是大众很朴素的一种期许;好人,大家都愿意亲近,打心眼儿里敬重。网传小视频显示,陈阿婆去饭馆吃饭,服务员认出来了要过来合影,笑得那个灿烂!

  说让好人有好报,并不是说,没有好处,我就不做好事了。为好报去做好事,这是算计,落了下乘。陈阿婆可不是因为贪图养老院才救的孩子。行善,见义勇为,应该由做人的良知驱动,这自不待言;然而,个人可以不计得失,“漂母饭信,非为报也”,社会却不可不对好人报之以温柔。该表彰要表彰,该保障要保障,还要有机制支撑。

  有一句流传甚广的话,叫“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过去人们也常说,不可使英雄流血又流泪。从社会行为的框架下看,善行往往需要激励,才可持续,并形成规模。人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并根据社会的反馈来校准自己的行为举止。做了一件好事,哪怕自己有所牺牲,社会把后顾之忧给解决了,想必心里是欣慰的;救助了别人,收获的是肯定和赞许,下回碰见危急,自然还会继续。

  假如“好人难做”,做一件好事,落一堆麻烦,公众也很冷漠,收益是社会的、他人的,风险你自己消化,恐怕就会形成一种无形的拦阻,再有下回,很多人心里可能就要嘀咕了。

  善待好人,应当应分,同时也能让善行能更顺畅地延续。在视频中,陈阿婆说,她一直教育自己的孙辈儿,如果有人跌倒,要去扶。从陈阿婆的笑容上,我们感到“善有善报”的安慰;从陈阿婆的话语中,我们看到了善念的代代相传。

  “好人一生平安”,不能光说说,而且要去尽力保障。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