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继善:为中国工业找“口粮”

网络 刘洋 2019-02-21 14:10  阅读量:7061   

  何继善:为中国工业找“口粮”

何继善:为中国工业找“口粮”

  何继善近照 禹爱华摄/光明图片

  【新春访名家】  

  1月28日下午,记者一行驱车前往中南大学探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何继善先生。何继善院士身材高大,虽已85岁高龄,却依旧精神矍铄,说起话来中气十足。

  此前,在北京举行的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何继善院士创立的大深度高精度广域磁勘探技术与装备,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这也是国土资源领域首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谈及获奖,何继善院士十分谦虚地说:“不算了不起,我们的成果只是洪流中一朵小小的浪花。”

  1934年,何继善生于湖南浏阳的一个小山村。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他曾四度失学,随家人颠沛流离。为了养家糊口,还没读完高中的何继善成为湘东钨矿的一名矿工,一干就是4年。

  探矿的艰辛让何继善暗下决心,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为新中国寻找“工业口粮”。1956年,何继善通过自学考上长春地质学院。毕业后,他来到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地质系任教。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全国科学大会上,湖南代表团捧回一张无人认领的奖状。后来证实,获奖成果就是名不见经传的何继善摇着手摇计算机得来的。

  何继善感慨道,改革开放的洪流不仅把自己推向了大有可为的科研道路,更推动了中国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其中就包括能源行业。

  何继善一生致力于为地球“把脉”,创立了双频激法、伪随机信号法和广域磁法等地球物理探测领域的重大理论方法。

  深部地球物理探测必须依赖地面装置“透视”地球,磁波法就类似于给地球做CT扫描。由于地下磁波方程求解极其困难,近50年国际通行的CSAMT法都是基于简化后的平面波方程,探测深度只有1.5千米,测量误差较大。

  何继善一路追本溯源,历时20多年,终于发明出广域磁法,建立起以曲面波为核心的磁勘探理论,让三维磁勘探成为可能。

  何继善又自筹经费,研发出来勘探设备。在一场“危机矿山磁方法有效性比对”的实验中,10多种国内外仪器齐聚安徽冬瓜山矽卡岩型铜矿床“比武”。最终,欧美仪器纷纷败下阵来——CSAMT法平均误差率高达61.82%,而广域磁法平均误差率只有0.96%。

  实验数据表明,广域磁法的勘探深度达8000米,探测深度、分辨率和信号强度分别是CSAMT法的5倍、8倍和125倍,为油气勘探、深部找矿、地质灾害防治、城市物探、潜艇探测等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

  为了不断完善理论和设备,何继善院士至今仍活跃在深山荒漠等勘探一线。在何继善院士看来,国家的能源安全至关重要。他说:“我们需要更多更清洁的能源。国家建设到了新的时期,对资源探测的要求更高,还有更多工作要做。”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