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戈壁成创新热土
黄沙戈壁成创新热土
“出门在外好多年,没想到家乡变化这么大,中卫的树多了、水清了、空气湿润了,更没想到在沙漠边缘也有了云计算这样的新业态。”2月21日,在北京创业、回宁夏中卫市探亲的金玉鹏感慨道。
“天上不飞一只鸟,地上不长一棵草。”曾经的中卫,流沙侵袭,吞噬良田,冬春黄尘蔽日。近年来,该市践行新发展理念,一手治理沙漠,一手发展产业,沙产业、大数据产业蓬勃发展,黄沙戈壁变成了创新发展的热土。
不毛之地筑就绿色长城
腾格里沙漠是我国第四大沙漠,20世纪50年代初期,腾格里流沙以每年4.5米的速度逼近中卫城郊。5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第一条沙漠铁路包兰铁路的修建,中卫人开始了防沙治沙的艰辛历程。80年代中期,以麦草方格治沙模式为支撑,形成了由固沙防火带、灌溉造林带、草障植物带、前沿阻沙带和封沙育草带共同组成的“五带一体”铁路防风固沙体系,形成了154公里长、800米宽的绿色长廊,保障了包兰铁路60年来畅通无阻。
“治理之前,腾格里沙漠与中卫市区最近的距离仅6公里左右,如今沙漠边沿已被推延至25公里。这是中卫人智慧与勤劳的结晶。”从事沙漠治理27年的中卫市治沙林场副场长唐希明感慨道,“过去黄沙一刮,天都浑了,屋里时常铺着一层沙子。如今沙漠已遍布大大小小疏密不一的灌木与花草。”
截至目前,腾格里沙漠东南部已经完成扎设草方格42万亩,营造乔木灌木林67万亩,封山育林12万亩,封禁保护15万亩;北部沙漠边缘建起了60公里的防风固沙林带,锻造出人地和谐相生的全新生态链。
沙产业发展方兴未艾
“8年前,我在沙漠里办养牛场,我相信只要找对方法,就既能保护环境,也能‘沙里淘金’。”一提防沙治沙,宁夏香岩集团公司董事长杨飞感慨良多,他不断探索尝试治沙和用沙相结合,向沙漠要效益,用近10年的时间,把沙漠染绿。
杨飞告诉记者,他们通过“草畜一体化”,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建设万头标准化奶牛养殖场、万头高档肉牛养殖场、万亩硒砂瓜种植基地、万亩沙漠改造良性循环基地、5万亩牧草种植基地,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了生态、治沙、观光旅游一体化的农业产业沙漠园区。年产销牛奶5.3万吨、硒砂瓜4万吨、葡萄600吨,带动周边近1200人就业,实现沙漠绿、农民富、乡村美。
中卫市引导企业在长流水、碱碱湖、北部沙区“西风口”、香山北麓、南山台子等沙区,培植新型沙产业,建设防沙治沙示范区。在北部沙区和南山台子沙区形成以苹果、红枣、枸杞、葡萄为主的经济林产业区,面积达到40余万亩,年产值达14亿元。同时,营造以速生杨树为主的造纸原料林22.5万亩,建设生态光伏产业园6.5万亩,逐渐探索出一条“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科技支撑、市场导向,企业运作”的模式,使昔日人迹罕至的荒山、荒沙成为拓展产业发展的新空间。
云产业打造金字招牌
中卫要建西部云基地?
5年前,这项举措备受质疑。很多人不禁问,在沙漠边缘发展云计算到底靠不靠谱?
2014年,有着282项严苛选址标准的全球云计算龙头企业亚马逊,在中卫开工建设全球第10个数据中心。在“头雁效应”带动下,美国ZT、微软公司、工信部信息中心、中国移动、新美大集团等140多家云制造、云服务、云应用项目和企业陆续落户中卫。
中卫市在地理位置上趋近我国陆地几何中心,光纤网络覆盖全国最优路径点,到全国各大城市的距离均在2000公里以内。年平均气温8.8℃,适宜服务器散热,源使用效率PUE值远低于国内2.5的平均值,较常规数据中心节能50%以上。中卫市与北京中关村开展“前店后厂”合作,使大数据企业综合成本降低三分之二,而安全等级则提高了两倍。
面临转型的美利纸业在云计算产业发展中引入战略投资者,采用混合所有制模式,投资30亿元“破茧化蝶”转型云计算企业。目前,美利云数据中心项目一期两栋机房已建成,其中奇虎360公司服务器1.7万台,美团公司的5000台服务器正加紧安装。
理念创新让昔日的沙漠戈壁变身为大数据“梦工厂”,中卫点沙成“金”、借“数”转型,正在浩瀚沙海中逐梦“云”天。
(本报记者 王建宏 本报通讯员 冯博睿)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