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家医院自主研发系统 可人脸识别号贩子和医闹

网络 刘洋 2019-02-27 16:28  阅读量:5181   

  人脸识别可锁定“号贩子”和医闹

  本报讯(记者 戚颖璞)什么是智慧医院?它不仅让患者与医生互通有无,一部手机“走天下”。在智慧医院,连大楼都拥有智慧大脑,哪里不舒服会主动告诉工作人员,甚至可以缓解患者担心的设备断、医院黄牛等问题。

  昨天,上海东方医院改扩建项目公布一套自主研发系统,不仅能预测故障、提前处置,还可以通过人脸识别锁定“号贩子”和医闹人员,降低运行风险。这套系统相当于为医院新大楼建了张“子病历卡”:水、、气和一些专用医疗设备能耗多少,运行情况是否正常等数据信息,都能通过传感器实时传输给运维中心机房的智慧大脑。

  “病历卡”以高科技为原材料

  东方医院新建大楼建筑面积超过8万平方米,500张新增床位,主要服务重大保障和高端医疗。对24小时运行、人流量极大的医院而言,运维一直存在痛点。医院工作人员介绍,传统医院管理是一种被动的应急处理,设备断才启动备用源,空调故障要有人反映才能发现,医院黄牛要投入人力才能监管到位……长此以往,无法满足不断提高的医疗需求。

  为解决痛点,承建方上海建工四建集团为东方医院量身打造了一张“病历卡”,原材料不是纸,而是高科技——基于BIM的医院建筑智慧运维系统。BIM又叫建筑信息模型,相当于在脑里造了座一模一样的虚拟医院,医院建筑的所有信息都反映在3D模型中。这项技术的初衷是为方便技术人员设计图纸、施工建造。医院运维的不少难点,正是由于工作人员无法及时掌握医院建筑的数据所导致。于是,技术人员又用BIM创建各种细分模型,包括建筑、视频监控、梯、医用气体、污水处理等,由此建起一座更细致的虚拟医院。这是国内首次将BIM深度应用到医院建筑的运维当中。

  老医院同样可进行智能改造

  虚拟医院建成了,如果不能实时反馈情况,便无法达到破题效果。于是,虚拟医院被嫁接到运维硬件设备体系中。这套设备包括视频监控、子巡更、安防报警、力监测、机监测、客流车流、人脸识别、室内定位、机房环控等。

  新的“化学反应”产生了:医院可主动预判未来故障和可疑现象,及时发出警报,运维人员能及时处理恢复。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智慧建筑与大数据中心主任余芳强介绍,这主要运用了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算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多维度统计分析,对历史故障状态进行深度学习,得到数据背后深层次的规律性信息和异常情况,从而预测潜在的设备故障,提前进行设备巡检,保障设备可靠运行,减少突发事故。

  东方医院新大楼共安装3000个传感器,100多个人脸识别探头。安装在挂号大厅的人脸识别探头可识别信息库录入的、出现频次异常的医闹和黄牛。智慧运维系统自去年11月运营至今,已为医院新大楼调试提供不少修正意见,降低运维成本,并“意外”达到节能1%的效果。

  不仅是新医院,老医院同样可以拥有一张“子病历卡”。新华医院在既有建筑中安装了基于BIM的智慧运维系统,从去年11月运营至今,每月报修工单平均减少10%。从技术角度来说,系统推广并非难事。但对不少医院而言,需要权衡的问题是较高的系统造价。余芳强表示,基于BIM的运维系统还能为医院改造提供便利,尤其是缺乏建筑历史数据的老医院。随着上海医院相继进入改造升级期,这套系统将有效减少改造成本和周期。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