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回家”关键在证据 尽快对流失海外的文物建立“明细账”
尽快对流失海外的文物建立“明细账”
就在今年全国两会开幕前夕,美国政府向中国返还361件(套)近几年查获的流失文物,这是美方正式返还中国流失文物规模最大的一次。此次“国宝回家”中“追国宝要靠证据”的启示,受到各方热议。在北京的两会现场,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教授早已准备好一份提案《关于加强中国在海外文物的调查、认定、研究及保护利用的建议》。他认为,应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尽快对流失海外的文物建立一本“明细账”。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可
委员关注:
“文物回家”关键在证据,但现在流失文物数量还说不清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美国返还的中国文物,基本是近年来的盗墓、文物走私等非法活动中流失的。之所以能够顺利返还,在于有明确的证据证明这些文物来自中国。”贺云翱说,今年参加全国两会,他正好有一份提案关注海外中国文物,建议调查、认定、研究及保护,在此基础上才能为“我”所用。
贺云翱告诉记者,目前中国没有任何一个机构能够明确中国有多少文物流失在海外。
“这种现象恰恰说明,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没有得到足够关注,需要我们尽快启动调查工作。没有详实的调查,就没有充分的依据,想要追回那些近年来非法出境的文物当然困难重重。”
委员支招:
设立专门机构负责,既可以合理追索也能开展合作利用
贺云翱在提案中也对下一步如何开展调查进行了分析:首先,国家文物主管部门设立专门性机构主管此项工作,对流失海外的可移动文物和近代以来和中国有关的不可移动文物展开系统、科学的调查和认定工作,形成完善的海外文物档案,确定具体的数据、文物所在地、文物概况等,为后续一系列工作理清材料,提供方向。
在此基础上,一方面可以对近年来非法出境的文物进行合理合法的调查、确认,追索;另一方面可以逐步制定方案对海外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开展利用、合作。例如在大英博物馆有中国文物3万多件、超过6万种珍稀文献和书籍资料,其中2千多件属于珍宝级。“亟需系统、科学、集中的力量对此类海外文物实行必要和应有的研究,以弥补近代以来我国文物流失而造成的各界研究领域的遗憾。”
此外,有了专门负责海外文物的机构,也有利于开展海外中国文物回国展出,推动更有深度的国际文博交流,这样的机构也有利于促进中国文物出境展览事宜,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
“我们还希望中央财政能够支持这一富有深远历史意义、重大社会价值和国际合作功用的事业的开展。对遗失海外文物的重视,充分显示出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义不容辞的责任,将大大提高我国在国际文化交流间的主动性和活跃性,体现我国的大国尊严。”贺云翱说。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