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乡村:小庭院做出大文章
南疆乡村:小庭院做出大文章
新华社乌鲁木齐3月9日(记者关俏俏 高晗)记者近日采访看到,在新疆南部深度贫困地区的800多个乡村,不少农民通过“治垄兴田”实现美好愿望,还在小庭院里做出脱贫大文章。
天气渐暖,和田地区墨玉县农民艾尔肯·加拉木丁早早在自家地里忙碌起来。羡慕邻居经过庭院改造尝到的甜头,他今年也打算利用腾出来的半亩土地种植蔬菜和葡萄。“不仅能让全家人吃上新鲜蔬菜,多余的菜还可以卖钱。”
“过去不少农家院里的土地都是闲置状态,堆满杂物,影响美观,又浪费资源。”墨玉县恰克其乡墩阿其玛村驻村工作队副队长艾尔肯·艾合买提说,庭院改造后,农民增收了,院落干净了,对生活品质也有了更高追求。
墩阿其玛村是南疆典型深度贫困村,人均耕地仅0.6亩。为了做精庭院经济,墨玉县在这些乡村采取“三区(住宅区、种植区、养殖区)分离”模式,对12.8万户农家庭院进行改造,清理出的庭院土地达3.9万亩。
丈夫外出务工,45岁的艾比白·麦麦提明常年闲在家里。经过庭院改造后,艾比白也有了收入贴补家用。她在不到半亩地的种植区搭上葡萄架,中间辟出8垄塑料薄膜覆盖的田垄。“等天气再热些打算种上豇豆、西红柿,可以卖给驻村工作队联系的蔬菜批发市场。”
在她家由旧棚圈改造的养兔间里,300多只兔子活蹦乱跳。“乡里一家企业免费提供种兔、饲料和技术服务,我只需要支付养兔间每个月15元左右的水费。”艾比白说,今年2月底第一批兔子出栏就带来了2000多元的收入。
得益于与庭院经济相配合的“企业(合作社)+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农户在生产、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中受益。
“在自家院里种蔬菜、养兔子真是一个好出路。”艾比白说,养兔成本低,技术有保障,销售有出路,平均45天出栏,一年收入能达到1.6万元。
“发展庭院种植、养殖业,户均增收600多元,既可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革除生活陋习,又能有效预防疾病,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艾尔肯·艾合买提说,当地为鼓励贫困户改造庭院提高利用率实现增收,为已经改造的贫困户发放14万元补贴资金,贫困户改造庭院积极性大大提高。
记者从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了解到,2015年起,新疆累计落实1.7亿元,在南疆四地州33个贫困县(市)、300多个乡镇、800多个村实施了庭院经济项目,初步搭建起农业产业助推贫困农民增收的新平台,同时形成贫困户自我发展的长效机制。目前,贫困户每收入1000元就有100-150元来自庭院经济。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