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山村农民用画笔绘就新生活
山阴新闻网讯福建宁德3月10日 (记者 吕巧琴 叶茂)年过七旬的詹庆生,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一个农民,竟然画起了油画,自己的画还能卖钱。
詹庆生是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松港街道下村村的一名村民。下村村是一个纯山区农村,自然村分散,空心化严重,产业发展极其薄弱。全村289户1078人,却只有89个老人居住在村里。
因身患残疾无法劳作,詹庆生也就成了村中的留守老人之一。2018年11月学画以来,詹庆生已作画70余幅,“画得挺开心,还能补贴家用,自己的心态也改变了很多。”
图为为农民油画送温暖活动。 黄小红 供图 摄
如今,走进下村村,总会看到许多老人拿着画笔,端坐画板前,认真作画。家乡景色、田园风光、劳动场景……乡村里的一幕幕景象,跃然纸上。
在詹庆生一幅蓝、绿为主色调的画中,有蓝天白云,有高山、河流、树林,道路的尽头还有一座小屋。他告诉山阴新闻网讯 记者,画中内容是他心中所想,也是对早年过河进山砍柴日子的回忆。
农民画油画,源于2018年8月下村村“文化脱贫工程”项目的实施。从福建省委统战部、民盟福建省委会派驻下村村的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黄小红告诉记者,和村民聊天了解村情时,发现他们的文化生活很贫乏,当时就想引进一些文创项目。
于是,黄小红借助民盟文化界盟员多的优势,积极争取盟员企业支持,推动与松港街道长沙村合作共建,在长沙村、下村村举办了农民油画艺术培训班。同时,黄小红推动厦门鼓浪屿万石国画院霞浦龙潭分院和福建海峡油画院写生创作基地在下村村揭牌成立。
黄小红说,这些来自乡村的“农家人”进入培训班后,认真学习临摹,刻苦钻研画技,蕴藏心底的绘画天赋和灵感不断被触发,一幅幅油画作品随之在画板上“诞生”。
今年54岁的邹锦碧是农民油画艺术培训班的第一批学员。谈起最初受邀参加培训班的情景,邹锦碧笑道,“心里想,农民嘛,都是拿锄头的手,怎么会拿笔画画。”
抱着试一试的想法,邹锦碧参加了培训班。她回忆道,第一次画画时,笔不知道怎么握,颜色不知道怎么用,脑袋都是空空的。在老师指导和一个月不断练习下,她掌握了绘画技巧,农村的山水景色、生活劳作都成为她绘画创作的素材。
图为黄小红(左二)介绍下村村发展情况。 黄小红 供图 摄
黄小红说,起初村民大都不愿来,但他们画完后,觉得越来越有感觉,随之加入的人也越来越多,希望通过油画丰富生活,得到文化的滋养。
截至目前,农民油画队培训班已连续举办6期,参训农民学员近100人,参训学员年龄最大的78岁。仅仅半年多的时间,学员们已创作各类油画作品800多幅,卖画收入达3万多元(人民币,下同),其中有学员最多拿到了6000多元。
让农民“放下锄头、拿起笔头、画出彩头、挣回票头”,在下村村成为了现实。邹锦碧说,油画为农民开辟了一条新的出路,希望继续发展下去,让农民的生活更好一些。
在实施“文化脱贫工程”项目的同时,黄小红还当起了产业发展的联络员和招商员,争取支持资金1300多万元,启动生态安全水系、幸福院、卫生所等项目的建设;引来茶叶、柠檬等农业种植投资商进村考察,已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这使我们看到了‘文化脱贫工程’的发展空间与潜力。”黄小红表示,将进一步做强农民油画等文化产业,盘活土地资源,引进资金,落实茶叶、柠檬等农业种植项目,变资源为资产,增加农民收入。(完)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