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孟海旧居,连保安都写得一手好字

网络 刘洋 2019-03-12 05:20  阅读量:10849   

  沙孟海旧居,连保安都写得一手好字
  初中毕业,自学成才,附近的家长都带着孩子来跟他学书法有参观者感叹,爱写字的老谢,正是纪念馆最生动的景致

沙孟海旧居,连保安都写得一手好字

  老谢在练字

  上周日放晴,朋友圈里又是一波放风晒图大赛。钱报记者刷着刷着就停下了——

  青青竹林掩映下的青砖小楼,小花园草坪上次第铺开的清水石砖,穿着朴素的中年人稳稳蹲着,手执一支笔头饱满的笔,蘸水而书。写的是清秀大楷:“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图片来自老杭州王群力的朋友圈,他还在配文里感慨:这里的保安都那么有文化,那么儒雅。

  没错,看看照片里的背景,可能很多杭州人都认得出来这幢宅子,这不是位于杭州龙游路上的沙孟海故居吗?

  昨天,钱报记者就去了沙老故居,会了会这位藏在书法家故居里写得一手好地书的保安。

  每天听游客赞叹

  他也爱上书法

  他的同事都叫他老谢。“老谢这个人,一天到晚就在地上写字,写得还蛮好。”同事指着地面上还没干透的地书痕迹,向记者介绍。

  老谢是温州人,全名谢作山,1964年出生,今年55岁,现在是沙孟海旧居的保安。

  同事眼中的老谢,不仅写一手好字,看上去也很儒雅,人到中年,腰板依然挺得很直。这和他的人生经历有关。

  他19岁参军,在杭州当了三年武警。退伍后,他回老家,当上了出海捕鱼的渔夫。只是这样的经历,老谢没什么机会读书,“我没什么文化,初中毕业而已。”

  30多年后再来杭州,是因为老谢的腰“坏了”。

  “捕鱼是个体力活,我岁数大了,腰不行了。就想着来杭州谋个生路。”就这样,谢作山当上了沙孟海旧居的保安,吃住都在这里,一待就是四年。

  守着沙孟海这个大书法家的旧居,看着每天来来往往的游客,听着他们的赞叹。日复一日,老谢开始纳闷:“人都有两只手,沙孟海能把字写得那么好,我为什么连名字都写不好?”

  大概在两年半以前,老谢开始四处溜达,看别人写字。沙孟海旧居离湖滨三公园很近。在那里,“写地书”就像一种公开表演的行为艺术:写地书的人写得投入,围观的群众看得也开心。

  老谢曾经就是围观者中的一员。

  练书法

  要有自己的路数

  看着别人写地书,老谢也想试一把。

  “刚开始我不敢写,怕写得丑别人笑话,就躲在一边偷偷摸摸地写。后来有老大哥看到,就鼓励我,说我的字写得可以的。”在前辈们的鼓励下,老谢有了底气。

  怎么练?他很有自己的一套主意。“我不能跟着其他写地书的人练,因为他们也是临摹。如果他们临摹的只有七分像,我再学他们,我连七分像都没有。”

  老谢的意思,要学就学最正宗的。于是,他买了很多字帖,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楷书四大家的作品他全有。

  没事的时候,他就临帖,平均每天练习两个小时。看得久了,他还真琢磨出点门道来。

  “字体的结构是决定性的,笔画不好可以慢慢练,结构是重中之重。”在老谢看来,能当书法家的人,都是把握住了结构的精髓。

  老谢还喜欢和别人交流写字。他问记者,你也会写字吧?顺手就把笔递过来——笔杆是泛着金属光的塑料管,笔头的外面包着一层丝绒,里面应该是吸水的海绵,像一支吸饱了水的大毫。

  老谢说,这个笔很好的,我们写地书的有一个群,大家都在一起交流。

  前一阵,杭州持续阴雨。老谢有点不开心,手痒。所以这两天一放晴,老谢赶紧拿起笔。“天好了,我还要约几个朋友一起去三公园写字嘞!”老谢已经开始规划周末的小聚会了。

  自学成才

  他还当上了别人的师傅

  钻研了两年多书法的老谢,也取得了点小成绩。去年,他的作品获得了拱墅区第六届“詹氏杯”拱宸地书邀请赛的二等奖。

  不仅如此,他还成了教写字的师傅。

  “附近少年宫的孩子赶去上课时会经过这里,熟悉之后,他们家长就会把孩子带过来跟我学写字。现在已经有十几个小孩子了。”

  谈起这些学生,老谢一脸骄傲。“我喜欢教他们,看孩子们越写越好,很有成就感。”

  老谢希望这群孩子能就此爱上书法,就和他自己写字的初衷一样:“能写一天就写一天,不指望成名成家,但也不能愧对自己的兴趣爱好。”

  就像王群力在邂逅这位保安后,在朋友圈写下这样的感叹:这就是一座城市的独特生态:高端人群推动,一些普通人也有机会接触文化,且慢慢地改变审美和心智。他们在城里获得的幸福感,不一定是金钱可以衡量的。

  随后有人留言:“近水知鱼性,入山懂鸟音。”

  大书法家的旧居,连保安都写得一手好字,而爱写字的老谢,不也正是这个纪念馆最生动的景致吗?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