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临夏特殊家庭脱贫者:努力上班 “有尊严生活”
山阴新闻网讯兰州3月12日 (黄丽萍)初春时节,天微亮。护林员韩生辉伴着狗吠声,骑着动车来到山脚下,开始了一天的巡山护林工作。
52岁的韩生辉是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南龙镇王闵家村村民,此前凭借着工技术,外出务工,撑起整个家庭。但好景不长,家人重病,加之两个孩子正值学龄,韩生辉被迫辞职回家,这一切“叠加”一起,让原本就困窘的家庭雪上加霜。
面对家人的离世和穷困的家境,韩生辉从未放弃希望,咬牙坚持,独自抚养孩子成人,随着当地脱贫攻坚的力度加大和个人努力,2016年他顺利脱贫“摘帽”。
“脱贫之后,我的工作怎么办?相关的优惠政策会不会有变化?”韩生辉坦言,他年龄偏大,身体状况不允许再选择专职工,没有政策的帮扶,脱贫能持续多久?曾是最担心的问题。
图为临夏市折桥镇大庄村村级环卫工崔小红(左)清扫道路。 马孝 摄
在韩生辉脱贫的同时,当地政府便考虑到实际情况,按照“脱贫不脱政策”的思路,将他招聘为护林员。
“只要愿意奋斗,幸福迟早都会来临。”此后,韩生辉每天上午8点30分按时到岗,在山林间来来回回巡查。在近4年工作过程中,他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了感情,日行走3万多步也成为“标配”。
闲暇之余,韩生辉还会临近打工,补贴家用。此外,脱贫后他还享受到了危房补助政策。如今,住在宽敞明亮的砖瓦房里,他谋划着给儿子娶媳妇的事情。
无独有偶,临夏市折桥镇大庄村村民崔小红在脱贫“摘帽”前夕,也曾担心脱贫后,凭己之力,无法撑起家庭生活。
“担心是多余的。”崔小红告诉记者,2015年脱贫“摘帽”后,她便成为了村级保洁员,每月工资1500元,加之4亩地的收成,吃穿不愁。“一家人只想把日子过的红红火火,将生活质量再提高一个水平”。
在临夏市折桥镇便民大厅,25岁的扶贫专岗工作人员王小磊总是早早来到大厅,擦桌抹凳,烧好开水,为办事村民提前营造一个干净舒适的环境。
“自从有了工作,月收入3000元,村里人看我的眼神都变了。”作为折桥镇苟家村“脱贫队伍”一员的王小磊从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毕业后,经过层层考试选拔,成为了首批扶贫专岗人员。从一个扶贫政策的受益者变成了扶贫一线干部,心存感恩的他,希望能够帮助更多脱贫者巩固“摘帽”成果,通过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2018年9月,临夏市实现脱贫摘帽,同年10月,提出扶持对象不变、帮扶力量不变、帮扶政策不变等‘五不变’原则。”临夏市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段学魁介绍说,“就业式扶贫”是临夏市推进脱贫工作,持续保持攻坚态势的重要举措之一。
据当地政府公开资料显示,临夏市2018年共安排公益性岗位238个。2019年将新增公益性岗位219个,保持扶贫政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实现了政策不变的承诺,给予脱贫者足够的安全感和稳固脱贫成果的信心。(完)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