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西多吉: 老支书的“长跑”

网络 刘洋 2019-03-17 17:16  阅读量:19758   

  中国西藏新闻网 刘枫

  3月,春风拂面,雅鲁藏布江北岸的柳树开始发芽了。

  扎西多吉吃过午饭,沿着乡村公路,一边查看农田春灌情况,一边从度假林卡逛到草莓种植基地、奶牛养殖基地、砂石场……温暖的阳光照在他黝黑发亮的脸上,他喃喃道:“今年肯定又是一个丰收年。”

  在山南市乃东区结巴乡滴新村,63岁的党总支书记扎西多吉是一个人人称道的“厉害”人物。他生于滴新、长在滴新、奉献在滴新,他用14年不停息的“长跑”,带领这个贫困村摆脱贫困,过上了好日子。

扎西多吉: 老支书的“长跑”

 

  滴新村靠山面水,离山南市泽当城区仅一桥之隔。但在2005年以前,却是个人均年收入仅2000元的贫困村。

  贫困的阴云笼罩在村民身上,也笼罩在扎西多吉的心里,为此他感到十分焦急。

  “我是支书,是村民的领路人,有责任带领大家摆脱贫困。”这是扎西多吉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2005年,机会来了。结巴乡的砂石场破产,扎西多吉和村“两委”商量,决定背水一战,在滴新村重建砂石场。

  “宁肯搏一搏,也不能再穷等下去了。”当年,扎西多吉带领村民贷款、自筹了72万元,成立了兴农砂石加工专业合作社。这成为滴新村致富长跑路上的起点。

  砂石场成立了,可经营手续、销路却是难题。

  为了解决手续问题,他一趟趟往县里跑(当时乃东区仍为乃东县),为了找到办事的人,他连上厕所都不敢去,生怕错过了;为了多扩大销路,他拉着一车车沙子往工地一家家推销,手都磨破了皮。

  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砂石质量好、经营有信誉,砂石场成立当年便赢利40万元。分到红利,大家仿佛看到了脱贫致富的新希望,外出打工的人逐年减少,村民开始在家门口就业。

  经过3年打拼,2008年,滴新村砂石场被确定为国家劳动力转移项目,扶贫部门以贷款贴息形式给予支持,帮助其扩大经营。从此,扎西多吉带领村民加速脱贫。

  有了创办合作社的经验,滴新村人胆子更大了,眼光也更长远了。农具合作社、农业种植合作社、奶牛养殖基地相继成立,进一步吸纳村里的富余劳动力。

  2016年,乃东区核查建档立卡贫困户,滴新村仍有26户,这让扎西多吉皱起了眉头。

  “都说我们村是富裕村,那就不能让一个人掉队。”他和村里的干部群众商量,决定再开辟几条特色产业新路,帮助贫困户脱贫。

  为此,他专门跑到拉萨、日喀则、林芝等地考察,推动滴新村建立起了藏香猪养殖基地、草莓种植基地、石材加工厂……到2018年,全村拥有12个集体经济项目,解决106个就业岗位,人均月工资突破5000元。不仅如此,全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猛增到3000多万元,拿出了660万元为全村825名村民发放了分红,滴新村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富裕村。

  虽然实现了阶段性目标,但扎西多吉有自己的规划,他还要带着村民在小康路上继续“跑”下去。他说:“发展无止境,我们还要再加速,力争到2020年实现年人均分红1万元。”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