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觉得冷”有科学依据

网络 刘洋 2019-03-18 17:12  阅读量:16971   

  上海交大室内环境与能源团队研究不同人群热舒适
  “妈妈觉得冷”有科学依据

  冬去春来,乍暖还寒,节能的学问真不少。“春捂秋冻”中,建筑节能有何妙招?上海交大科研团队从那句“总有一种冷叫作‘妈妈觉得我冷’”中找到了灵感。

  实际上,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对温度等环境变化的感受真的并不相同。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建筑系教授、室内环境与能源中心主任连之伟团队针对室内环境对人体健康与舒适度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用科学的实验数据体现了不同人群生理和心理的热反应。而这些研究为温度、湿度等室内环境指标的控制提供科学的指导参照,也为公共建筑提供更健康、舒适和节能的室内环境指明具体的方向。

  当我们觉得冷或热的时候,究竟是什么生理参数影响感受?研究团队通过研究发现,人体基础代谢率、心输出量、体脂含量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影响人体热感觉的三个重要参数,而其中基础代谢率最“敏感”。而老年人在身体尺寸、基础代谢率、心输出量、体脂含量等生理参数方面与青年人都不同,且由于体温调节能力的衰退和皮肤内神经末梢密度的减少,老年人对室内温度的变化感觉迟钝。“这就是为什么通常老年人会比年轻人更怕冷。”连之伟教授指出,“评价老年人热感觉时不能仅仅依靠主观热感觉,还应结合如皮肤温度等生理参数客观指标进行评价。”

  团队的另一项研究跟踪一家医院连续三年的心脑血管疾病入院数据,结合同期气象参数及大气污染物浓度进行样本分析发现,温度升高和降低均会导致入院人数增加。该研究还以老年人作为受试者,分析了常见温差的影响。结果显示,老年人在冬季常见温度突变的冲击下,其手脚冷、心跳加速、鼻塞/流鼻涕和寒战症状均出现敏感变化;短时间的环境温度突增和突降均会引起老年人血压的显著变化。

  “这些研究将医学、生理学、心理学、热力学等学科交叉结合,为人体舒适度设计科学的评价体系,以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数据量化证明不同人群对室内外环境的客观感受。”连之伟教授表示,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希望用科学研究来回答什么样的室内环境更健康、舒适,“例如对老年人热舒适的研究在当下就很有意义。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加剧,老年人更偏好待在温暖的室内,居家养老的老人如何更健康地调节室内温度,养老院等场所如何为老人设计更舒适的空间等都将逐步获得科学的数据支撑。”

  此外,连之伟团队还聚焦睡眠环境、局部热舒适等领域开展科研,使建筑特别是商场、医院、剧院等公共建筑,以及越来越多智能家居电器设备能够实现更舒适、健康、节能。

  本报记者 易蓉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