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大数据探索“诚信+社会组织”体系建设
构建联合奖惩格局,提升自律意识
依托大数据探索“诚信+社会组织”体系建设
12月20日,宝安区在“互联网+社会组织”推进会上作经验介绍。
12月19日至21日,民政部组织召开的“互联网+社会组织”推进会在广州举行,宝安区作为唯一一家区级单位在会上作典型经验介绍。
宝安区委政法委(社工委)专职副书记陈创成作了主题为《先行先试,探索“诚信+社会组织”体系建设》的发言,介绍了宝安区“诚信+社会组织”体系建设情况。会上,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副局长安宁高度肯定宝安区“诚信+社会组织”体系建设工作,宝安区以信用为手段实现了对社会组织的有效监管,为“互联网+社会组织”提供了新思路、新探索,值得肯定和借鉴。
据介绍,宝安区以区信用信息平台为依托,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全力推进“诚信+社会组织”体系建设,五项举措齐头并进,打造社会组织监管模式的宝安经验。
撰文:崔洁 刘淑丽
五大举措
引导社会组织提升诚信意识
近年来,随着宝安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宝安社会组织蓬勃发展,现有登记在册社会组织1197家,如何引导社会组织诚信自律,加强社会组织监管,鼓励和规范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成为摆在党委和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
为了促进社区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宝安区从五个方面着手,大力探索社会组织诚信体系建设。
实现大统筹,出台一个总体工作方案。由区社工委牵头、区民政等部门配合,制定《“诚信+社会组织”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提出了针对全区社会组织建立信用标准、完善信用档案、推动守信自律、优化名录管理、实行联合奖惩五项任务,明确了“诚信+社会组织”体系建设时间表、任务库和路线图。
运用大数据,打造一个社会组织监管平台。宝安区搭建社会组织信用监管子平台,率先实现3个100%,即对象100%全覆盖,全区1197家社会组织全部纳入平台监管;基本信息、荣誉信息、资质许可信息、处罚信息等七大类55条信息数据100%全口径归集;信息100%全领域公开,初步实现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公开透明。
实行大监管,建立一套全流程监管体系。宝安区创新建立事前信用承诺机制,在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申请政府资金扶持等事项时设定签署信用承诺书环节,并将信用承诺信息归集到信用平台,对承诺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同时探索事中分类监管,从价值观、治理能力、财务健康度、社会责任等多个维度建立社会组织信用标准体系。
鼓励大参与,推出一系列诚信主题活动。开展“诚信+社会组织”活动月,评选出21家社会组织诚信示范单位,举办信用沙龙、诚信讲座、社会共建论坛等系列活动,开展消防平安促进会、商务代理行业协会、产业园区发展促进会、虚拟现实产业联合会、子商务协会、餐饮服务行业协会六大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组织社会组织集体签署诚信公约,推动行业自律管理。
推行大奖惩,构建一个联合奖惩的大格局。依托社会组织信用监管子平台,将社会组织信用信息互联共享到各部门,在等级评估、承接政府职能转移、政府购买服务等领域联合应用,初步构建起“守信者一路畅行、失信者寸步难行”的联合奖惩大格局。
社会组织监管
由单一行政监管向协同共治转变
在“诚信+社会组织”责任体系的推动下,宝安以“信用”为核心的社会组织监管体系基本形成,社会组织诚信自律意识得到显著提升,社会组织治理逐步走向协同共治模式,宝安区“诚信+社会组织”体系建设被评为第九届华南信用管理论坛信用应用典型案例二等奖,入选深圳市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走在全国前列重点培育项目。
如今,在宝安,“事前信用承诺、事中分类监管、事后联合奖惩”已成为政府督促社会组织遵守诚信准则的有效机制。该机制以“信用”为核心,事前推行信用承诺,事中开展分类监管,事后推动联合奖惩,实现了以信用为基础的有效监管。
宝安区通过搭建社会组织信用监管平台,将社会组织的年审信息、处罚信息、资助信息、信用承诺信息以信用档案的形式将社会组织信用情况置于“阳光监督”之下,让社会各界及有关部门对社会组织的运行实现全面监管。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又倒逼社会组织提升诚信自律意识。社会组织一旦失信,不仅将记录在信用档案中,还将互联共享到各领域进行限制,极大地提高了失信成本,许多社会组织因此将信用建设作为安身立命之本,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
宝安还实现互联共享,运用大数据将各个部门社会组织信用信息进行归集,形成社会组织信用档案,通过互联共享到各部门,实现了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奖惩等全流程信息共享和联动机制,推动社会组织监管由单一行政监管模式向“信息共享、监管联动”协同共治模式转变。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