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平台更名露野心 网约车江湖未远

网络 刘洋 2019-03-19 10:30  阅读量:19767   

  多平台更名露野心 网约车江湖未远

  AA租车等变身“出行”平台,扩展网约车业务;分析人士称,新玩家和资本进入,网约车格局或被打破

  每天早上6点,家住北京房山某小区的郭女士都会叫上一辆网约车,到最近的地铁站。“春节前后不好叫车,现在正常了。只是没有了优惠,基本上和出租车一个价。”郭女士说。

  监管风暴之后,网约车市场已经变得很平静了。不过,各方仍心系网约车的前途。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持包容审慎监管,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健康成长。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在两会期间也表示,网约车对经济发展、增加就业、科技创新、改善服务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交通运输部对它发展的态度是积极支持,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要趋利避害、包容审慎、守住底线。

  网约车经历2018年两起安全事故之后,合规化进程加速,大量不符合条件的司机退出,短暂出现了平台活跃度不足,叫车成功率下降,出行成本提高等情况。进入2019年,作为“网约车一哥”的滴滴一直在“调理养神”,其他平台也都在各自经营自己的业务。网约车市场一派风平浪静的景象。

  不过,在这种平静之下,一股暗流却在涌动。

  日前,网约车“老兵”AA租车更名为AA出行,更加聚焦出行业务。无独有偶,一段时间以来,多家出行企业,诸如曹操专车、哈啰单车、嘀嗒拼车等纷纷升级为“出行平台”,业务范围扩大。

  正如狄更斯在《双城记》开头的一段所言,“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如今,各平台转变观念,跃跃欲试,2019年的网约车行业或面临一场变革。

  扎堆更名,小玩家暴露大出行野心

  3月7日,网约车老玩家AA租车更名AA出行,更加聚焦出行业务。品牌升级的同时,AA出行引入来自高德地图、同程旅游、飞猪、携程等OTA平台的流量,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不仅如此,业务重心也由面向企业、商旅等B端客户为主,转变为B端、C端业务双向发力。

  AA出行的前身AA租车创立于2013年4月,同年5月正式上线运营。彼时的网约车行业,正值雨后春笋般的发展时期。经过一番并购与厮杀后,滴滴打车脱颖而出。

  网约车平台更名“出行”平台的先例也是自滴滴开始的。2015年9月,滴滴打车更名为“滴滴出行”,滴滴平台也成为涵盖快车、出租车、专车、顺风车、代驾及大巴等多项业务在内的一站式出行平台。在滴滴出行合并优步中国之后,网约车行业进入低调发展期。

  最近一轮出行平台更名潮,则是源于嘀嗒拼车更名嘀嗒出行。2018年1月,嘀嗒拼车对外宣布完成品牌升级,由“嘀嗒拼车”升级为“嘀嗒出行”,从一个专注顺路拼车的出行平台,升级为一个出租车、顺风车兼具的移动出行平台。

  此后,多家平台也迈出了更名的步伐。

  去年9月,哈罗单车宣布公司更名为“哈啰出行”,目前业务已涵盖单车、顺风车、出租车、专车、共享汽车等;2019年2月,“曹操专车”品牌和服务也全面升级为“曹操出行”。最新完成更名的,就是AA租车了。

  网约车平台更名为“出行”,是企业野心滋长,还是发展的必然选择?

  独立分析师唐欣表示,“这些企业要么是已经开展多元化,要么是准备发展多元化。而多元化的方向也都是集中在大出行领域,所以通过更名,一方面能够更好地反映出产品本质,另一方面也是利用原有用户流量发展新的出行业务。”

  互联网观察家丁道师则认为,一些更名企业业务量还没有达到“出行”平台的体量。目前,“大出行”领域内滴滴一家独大,其他几个平台很难企及。

  车企入局网约车,分销还是机遇?

  老玩家更名加码,新玩家也是摩拳擦掌。传统车企似乎看到网约车的发展机遇,纷纷挥师入局。

  2018年10月,戴姆勒与吉利宣布组建合资公司,提供高端专车出行服务。11月,上汽集团推出中高端网约车平台“享道出行”。宝马中国更是先人一步。12月14日,宝马网约车业务在成都上线,第一批共上线了200辆配备专职司机的宝马5系商务轿车。

  2019年1月9日,江淮汽车宣布,江淮汽车旗下移动出行品牌“和行约车”正式上线,江淮汽车正式进军网约车行业,并计划2019年内投放1万辆新能源车。

  此外,首汽集团早在2015年就成立了首汽约车,主打中高端市场。去年8月,长城汽车集团也推出共享出行品牌“欧拉出行”,开展长短租、分时租赁和网约车业务。

  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一汽集团、吉利集团、首汽集团、长城汽车、上汽集团、长安汽车、东风汽车、江淮汽车、众泰汽车等车企已进军网约车市场。“传统车企入局网约车,产品思维仍难改变。”互联网观察家丁道师认为。

  “车企平台费用太高了,适合商务出行,不适合普通人日常用车。”用户林森(化名)称。新京报记者注意到,新入局者主要瞄准中高端专车市场,自有司机与车辆,安全系数高,出行体验好,但费用是平常快车两倍,对于普通人日常出行影响有限。

  一位业内人士介绍,车企入局网约车,自营车辆属于重资产重运营,目前规模不大,去年以来车市低迷,汽车销量下滑、库存增加,车企进入网约车的一大原因是增加分销渠道。

  不过,独立分析师唐欣认为,“随着网约车新规的落地,以及滴滴安全事件的出现,原本的行业龙头地位动摇。并且滴滴等玩家在前期培养市场付出巨大投入之后,让用户建立了习惯,也培养出了不少产业链资源。目前滴滴基于财务压力取消补贴之后,给了其他竞争者最好的进入机遇。”

  老玩家经历阵痛,能否镇得住江湖?

  越来越多的玩家瞄准了网约车这块蛋糕。去年以来,京东旗下公司经营范围新增“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被外界视为将进军网约车市场的动作。美团也扩展打车业务,进入上海。

  对于越来越多的企业入局网约车,交通运输部在2018年10月份的例行发布会上表示,欢迎更多的市场主体进入出租汽车行业。

  那网约车行业是块大蛋糕吗?2月13日,网约车巨头滴滴内部流传的一份财务数据显示,2018年滴滴亏损达109亿元;全年在司机补贴方面投入共计113亿元。此前2018年9月,滴滴出行创始人兼CEO程维发表内部信也提到,6年来滴滴没有实现盈利,2018年上半年公司整体净亏损超过40亿元。

  两天后的2月15日,滴滴CEO程维宣布公司将做好过冬准备,2019年会聚焦当前最重要的出行主业,继续加大安全和合规投入、提升效率,因此将对非主业进行“关停并转”,对业务重组带来的岗位重叠和绩效不达标的员工进行减员,整体裁员比例占到全员的15%,涉及2000人左右。

  其他玩家貌似也不好过。易到面临归宿难期的窘境,此前易到控股股东韬蕴资本向全社会公开叫卖易到,韬蕴资本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对比初始值,帮助易到降低负债近30亿、降低用户余额近12亿元、提升净资产26亿元。易到现有34亿元负债中28亿元为韬蕴资本向易到的垫款。

  此外老玩家神州专车也是“不务正业”,另辟蹊径经营起了瑞幸咖啡。

  随着网约车合规化完成在即,将有大批不合规司机被清理,各平台活跃度必然不足,叫车成功率将下降。唐欣认为,“平台活跃度对网约车的用户体验影响很大,如果不能聚集和管理大量合规司机资源,将很难在行业中生存。”

  前述业内人士表示,合规司机将成为各平台竞争的资源,但合规司机有限,如果其他玩家不投入大量补贴给合规司机,很难令合规司机从原有平台离开加入自己平台。这也是目前很多入局玩家做不大的原因。

  江湖未远,2019年网约车格局或有变动

  2012年前后,网约车横空出世,经过几年的补贴竞争与资本扶持,网约车行业整体格局已相对稳定,滴滴占据了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其他平台只能在夹缝里生存。

  根据极光大数据2018年第4季度APP市场渗透率数据显示,滴滴出行渗透率为14.7%、嘀嗒出行渗透率为1.9%、哈啰出行渗透率为1.6%、神州专车1.2%、曹操专车0.6%、首汽约车0.6%、优步中国0.3%、易到0.3%、美团打车0.2%。

  “我们这些小城市只能叫滴滴了,要不就是黑车。”东南沿海一县级城市用户岳峰(化名)表示。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目前一线的出行平台渠道下沉能力有限,滴滴出行、嘀嗒出行、哈啰出行在四、五、六线城市覆盖率比较高,其他专车品牌仍以一线城市为主,传统车企更甚。

  此外,新京报记者还发现,不少企业也瞄准了县镇市场,携程集团旗下即刻出行从2018年开始进入一些县级城市开拓市场,但目前效果不尽如人意,一些地方出现关停情况。

  独立分析师唐欣认为,“网约车在经历安全风波和监管风波之后,2019年会形成一个触底反弹的趋势。新的玩家和资本进入会激活这个市场,网约车的格局很可能将会被打破。”

  新京报记者认为,若要在网约车市场获得一席之地,必然争夺快车市场,快车市场用户多、出行频次高,但快车司机监管难度较大,也令其他玩家望而却步。新玩家纷纷入局专车市场,但专车市场单价费用高、出行频次低,玩家多属“僧多粥少”。

  对于网约车监管问题,多位两会代表与委员也提出相关建议,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手段,探索“互联网+监管”新模式。

  随着网约车合规化完成,两会代表委员相继建言,各地网约车监管政策或有所调整,网约车格局或有变动。“网约车确实方便了我们出行,但别发展得越来越难叫,价格越来越贵,出行成本越来越高。”用户林森有点无奈。

  新京报记者 陈维城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