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因忽视伤了孩子的心
莫因忽视伤了孩子的心
家长带孩子去博物馆参观。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忧子 摄
儿童由于生活阅历少,认知能力弱,心理非常敏感与脆弱,特别渴望得到他人特别是父母的关心爱护。他们如同一颗颗娇嫩的幼苗,需要用关心之水不断去浇灌,才能茁壮成长至绽放花朵。 文/乌木
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相比于更为显见的身体伤害,儿童心理的创伤更趋向于隐蔽。如果儿童不主动对外透露,往往难以为人所知,但对儿童身心所造成的影响甚至比身体伤害还要严重。一直以来,外界普遍认为,儿童心理问题大多源于病原性或是经受身体伤害所致,很多人并不知道“忽视”会是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一大杀手,没有意识到会对儿童造成多大的伤害。
儿童由于生活阅历少,认知能力弱,心理非常敏感与脆弱,特别渴望得到他人特别是父母的关心爱护。他们如同一颗颗娇嫩的幼苗,需要用关心之水不断去浇灌,才能茁壮成长至绽放花朵。要保护儿童的心理健康,首先要让更多家长认识到关心的意义,有的家长忽视孩子并非主观有意为之,有的是因为工作繁忙顾不上,有的是子女较多精力分散,有的是外出务工只能将孩子托付老人,从而会对孩子有所忽略,但他们并不清楚这种忽视会给孩子造成多大的心理伤害,也不明白这种伤害会带来多大的影响。如果让他们能够清楚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就会正视这一问题,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和关心,纾解孩子的心理压力。
虽然家庭是儿童获得关心的主要渠道,但来自社会层面的关心也能够成为儿童内心需求的有效补充。特别是学校如果能够开设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者组织更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也能够帮助儿童建立抵抗孤独和焦虑的坚固心理屏障。尤其是留守儿童较多的学校,更需要在这方面有主动的作为,不能只满足于文化教育而忽视了心理教育。除此之外,各种类型的送文化、送教育、送温暖等活动,都可以增强儿童的心理弹性与感受水平,提升儿童内心的自信。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需要全社会的精心呵护。特别是父母要履行好应有的家庭教育责任,多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和生活互动,多让孩子享受到亲情的温暖,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关心。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不能漠不关心或是不以为然。只有心理健康,孩子的人生才能走向花开灿烂的未来。
(中国文明网)
3月10日,记者在浙江省博物馆的“古埃及文明特展”现场发现一位“讲解员”,她没带话筒,声音很低,有六个孩子跟着她,其中一个高个子女孩叫她妈妈。记者了解到,她不是博物馆讲解员,而是一名中学老师,为了带孩子看展览做了近半个月的准备。她比较低调,不愿透露姓名,只知道她女儿上初一。
家庭教育的文明和智慧
□刘剑飞
为了带孩子看一场展览,这位妈妈竟然花费了半个月准备和背诵讲解稿,这种行为不仅是对孩子教育的负责,也是对文化的尊重和敬畏。
博物馆是文明的宝库,有着很强的文化和教育功能。参观博物馆不仅可以感受人类文明的深厚,也能够体验文化的博大。这位妈妈在聆听了金牌讲解之后,也希望孩子能够感受文明的力量,这才萌生了客串讲解员的想法。但是客串讲解员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不仅需要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也需要流畅的语言表达。况且这是一次“涉外”展览,仅仅是国外的那些历史和地名、人名就足以让人望而生畏,可这位妈妈却做到了。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实施者,承担着教育子女的重任,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家长做事缺乏耐心、敷衍潦草,孩子耳濡目染,也可能养成消极应付、投机取巧的习惯;家长爱好钻研、善于学习、一丝不苟,孩子自然能够从中得到熏陶,自觉勤奋上进。就这件事而言,这位妈妈不仅为孩子提供了精彩的讲解,也为孩子树立了一种坚强、认真和执着的做事态度,传递出一种价值导向:世上无难事,只要有恒心。同时,也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对文化的尊重。这显然是一种负责任的行为,这种言传身教也是一种教育智慧。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位妈妈并没有让孩子独享讲解,而是邀请更多的孩子参与观展,这是一种爱的升华。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蕴含着教育智慧,家长应该善于发现和利用这些生活素材,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对孩子开展教育和引导。带孩子到博物馆参观是一件很寻常的事,可是参观前,很多家长并没有做好功课,参观过程中也无法给孩子进行讲解,导致参观走马观花,没有起到深化和教育的作用。一场参观下来,孩子并无收获。
对待历史文化就应该心怀敬畏,对待孩子的教育就应该认真负责,妈妈背万字讲解稿、客串讲解员,不仅展现出文化素养和教育之责,也展现出家庭教育的文明和智慧。
(中国文明网)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