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课让4万津冀学子收获快乐与自信

网络 刘洋 2019-03-22 14:00  阅读量:5418   

  戏剧课让4万津冀学子收获快乐与自信

  本报记者 白波

  下个月18日,河北中学生李奕甫就要登上石家庄大剧院的舞台,进行自己最重要的一次演出。

  李奕甫在北师大石家庄附属学校上七年级,参加学校的戏剧课程已经两年多。两年多的戏剧学习,让李奕甫成长了不少,妈妈闫文丽说:“有时候他表现出来的能力,甚至让我都有点认不出了。”

  戏剧教育是北师大教育集团独具特色的教育项目。借助北师大的平台,原本有些“高冷”的戏剧来到了河北、天津孩子们的身边,让他们在享受北京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也从戏剧课程中实实在在地获得全面发展。

  表演让他变了个人

  在闫文丽眼中,儿子李奕甫曾是个有些内向的孩子,不擅于表达。但是去年在学校观摩的一场活动,使闫文丽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当时,担任小组负责人的李奕甫不但带领同学做好了调查,还在台上十分流畅地完成了汇报。

  那天放学回家,闫文丽就问孩子:“你在上面不紧张吗?”李奕甫说:“我天天表演呀,紧张什么呢?”

  李奕甫所说的“表演”,就是北师大石家庄附属学校的戏剧课程。北师大石家庄附属学校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在河北省的第一个教育落地项目,如今已是石家庄当地一所备受认可的名校,而其戏剧教育课程也贯穿了办学历程的始终。

  “参与的学生每周上两次戏剧课,合计4个小时。戏剧课程是北师大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了表演、演讲、英语、音乐、舞蹈等多项能力的训练,是石家庄附校七年级415名学生的校本基础必修课程。”北师大石家庄附属学校校长王万青说。

  4月18日,第六届北师大儿童国际戏剧节就将在石家庄开幕,李奕甫和60多个同学将带着已经排练4个多月的原创戏剧《追梦·少年》登台亮相。

  接受原汁原味戏剧教育

  “石家庄附校的孩子对戏剧的接受程度非常高,长期的训练已经让他们具备了准专业的水准。”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表演专业主任、北师大校园戏剧研究中心特聘专家钱正说。钱正在石家庄赵县考察时获得灵感,将赵州桥这张河北的历史名片与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联系起来,创作《追梦·少年》的剧本并担任导演。他对北师大石家庄附校孩子们表现出的戏剧素养感到惊叹,给予了很高评价。

  这几天,北师大天津生态城附属学校的年轻教师张磊正享受着自己工作以来一段颇为特别的时光。在澳大利亚珀斯的西澳表演艺术学院,从戏剧教育理论到表演、导演实践甚至木偶制作,他和全国各地近30名北师大附属学校教师们进行了地道的西方戏剧艺术训练。张磊是滨海新区人,他说,正是北师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让他们获得了这样难得的学习机会,也吸引着像他一样的年轻人进入这所在天津生态城建立不久的学校拿起教鞭。

  第一眼看到北师大石家庄附校的孩子,钱正就感受到他们身上那种特有的灵动、憨厚以及燕赵大地的“侠气”。“把一线城市先进的教育思维应用到其他城市中去,让河北、天津的孩子接受原汁原味的戏剧教育,北师大开了全国的先河。”钱正说。

  戏剧会“影响学习”吗?

  在石家庄、滨海新区、静海、渤海新区、任丘,戏剧教育都已是北师大附属学校素质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内容。北师大教育集团教育资源部常务副主任迟超智介绍,五年来,河北、天津的北师大附属学校已有4万名学生接受过戏剧课程的训练。孩子们享受北京优质的教育资源,也从戏剧中获得快乐、自信,收获成长,但是,让学生花费如此多的时间参与一项“课外活动”,还是难免出现质疑的声音,尤其是在观念与一线城市有所差异的广大地区。

  与美术、乐器、体育这些传统的课外兴趣活动不同,戏剧给很多人的第一感觉会有些“高冷”。记者听说,在一所北师大附属学校,曾有一位家长冲到校长室,要求让自己的孩子不再参与戏剧活动,理由正是“影响学习”。

  钱正表示,西方国家把戏剧融入基础教育已有悠久的历史,只有戏剧能同时融合美术、音乐、文学三个艺术门类。戏剧不但能使参与者的多项素质得到全方位训练,其群体性还有助于提升团队意识和领导能力,帮助青少年成长。“戏剧课程和文化学习不冲突,跟体育课锻炼左右脑的作用有点类似。以我从事艺术教育多年的专业和经验角度来看,戏剧课程不会影响学习,长远来看,有百益而无一害。”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