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夸求怼求安慰 高校微信群花样百出

网络 山阴新闻网 2019-03-25 07:01  阅读量:8797   

  求夸求怼求安慰 高校微信群花样百出

  “谁有夸夸群,求拉(入群)!”最近,“夸夸”“怼怼”“哈哈”等一系列的微信群风潮席卷了大学生群体,该系列群以其欢乐新奇的特点,在各大高校迅速走红。

  “只要在群里说明自己做了什么并加上求夸两个字,群里的朋友就会开启‘商业夸奖’模式,我每次看到都惊叹原来简简单单一件事还可以从这么多角度去夸,有的时候夸得真是天花乱坠不得不献上自己的膝盖。”中国传媒大学大二学生何嘉莹说。

  据了解,清华大学的夸夸群如今已建了6个,中国人民大学第一个夸夸群在开设不久就达到微信群名额上限,现在已开设4个,平均每个群的成员人数都近500个;而中国传媒大学的夸夸群人数也达到了150以上。另外,“人大怼怼群”的人数也有近400个。除此之外,丧丧群、柠檬群等新功能微信群,也在夸夸群的热度带动下不断兴起,群成员均达到了100人以上。  

  在何嘉莹看来,夸夸群的夸奖不仅好玩,而且也可以给大家带来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一开始我只是想进去了解一下,想知道这么火的夸夸群里大家到底都怎么夸的,结果进去之后就深陷无法自拔,每天不仅能收到别人的夸奖,自己也在夸奖中发现每件事物的不同角度,不断提升自己的夸人水平,励志成为一名职业赞美师。”何嘉莹说。

  除了夸夸群,其对立面喷喷群也拥有着不少支持者。

  前不久,清华、北大两大高校的辩论队就“夸夸群”和“喷喷群”展开了辩论。在激烈的对决中,清华辩论队认为大学生可以通过夸夸群来消解自己不开心的情绪,善意的“彩虹屁”未尝没有好处;而北大辩论队认为喷喷群恰恰是告诉对方不要沉浸在虚伪的夸奖之中,要从别人不那么友善的言论中发现自己有用的闪光点。不少大学生也纷纷在“清北辩论”的微博热搜下表明自己的立场。

  “哈哈群”则是另一个极端,群里无论是什么内容,群友都会用“哈哈哈”作为回应。“简单粗暴”的交流方式却让不少大学生无法自拔。

  现在人大读研二的林诗塘是哈哈群的群主。一开始林诗塘并没有想到哈哈群会火起来,直到后来越来越多人想要进群才知道原来哈哈群魅力这么大。“在群里不用动脑子,不用处理人际关系,有空的时候翻翻记录笑一笑真的很快乐,现在大家都有生活压力和难受的事,需要像哈哈群这样简单的快乐调剂”。

  除了哈哈群”,柠檬群、丧丧群、杠精群也开始层出不穷。在丧丧群里,同学可以得到大家的安慰和鼓励,而在柠檬群里大家则纷纷做起了柠檬精羡慕起别人的生活,不同的群拥有着不同的体验。

  热度过后,各式各样的群如今渐渐沉静下来。“一阵风过后,留下来的‘宝藏’只有夸夸群和哈哈群这种比较积极向上的群。”中国人民大学的张萧寒现在是4个夸夸群的群主,在她看来,夸夸群是一个很有正能量也是很有趣的群,体现了大家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但有些群大多都是发泄负能量。张萧寒现在全心经营着夸夸群,希望能在未来开设一个相应的公众号,增大“夸夸现象”的影响力。

  福建江夏学院的杨雅洁也有类似的想法。“群消息一多大家就会挑自己喜欢的看,大多数人还是喜欢看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内容,比起当一个酸酸的柠檬,大家还是愿意去当小太阳”。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一项研究显示,20岁至30岁的人群精神压力最高,而大学生也正面临升学、就业等压力。2018年的微信数据报告也显示,90后最喜欢用的表情是哭笑。大学生在面对现实压力时表现出来的也正是矛盾复杂的情绪——迷茫、焦虑,却也乐观、积极。花样百出的微信群成为他们宣泄情绪、彼此治愈的出口。

#p#分页标题#e#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辅导员林鹏认为,夸夸群这类群的存在对于各个年龄段的人,尤其是一些青少年群体还是有一定帮助的,满足了两类群体不同的心里诉求:“以夸夸群为例,对于求夸者来说,他们希望通过‘被夸奖’的形式来分享自己的开心或者排解内心的烦闷;对于夸人者来说,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但是对于该类群,林鹏也有一定的担忧。“无论是给予者还是接收者,需要注意一定的尺度,不可过度依赖它所给予的内心感受。沉迷于虚拟世界,容易在现实生活中迷失方向。”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