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全民急救教育刻不容缓

网络 山阴新闻网 2019-03-29 05:59  阅读量:7823   

  加强全民急救教育刻不容缓

  今日社评

  本报评论员 潘洪其

  公共财政要加大对全民急救组织网络建设、全民急救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培养大量从事专业化、社会化并重的急救教育专门人才,大幅度提高急救教育培训的到达率和覆盖率,大幅提高掌握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技能人员在全部人口中的占比,大幅提高心源性猝死的院外抢救成功率。  

  这几天,北京协和医院6名大夫在东单体育馆打羽毛球时,现场急救一名打篮球猝死的中年男子的故事持续刷屏。人们除感慨获救的男子“太幸运”,认为他获救的条件太特殊(发生心脏骤停时,附近正好有国内顶级医院的医生,体育馆正好配备有自动除颤仪),他的“幸运”难以复制,也进一步认识到在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基层组织等进行急救知识教育培训,构建全民急救教育体系的重要性、紧迫性。

  中年男子在东单体育馆打球猝死获救,东单地区较为健全的公共急救体系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表明以“急救进校园”“急救进社区”等为切入点,加强全民急救教育培训、构建成熟完善的公共急救体系刻不容缓。受此推动,一些学校加快了普及急救教育的步伐,如清华大学正式启动清华校园PAD“黄金急救”计划,341台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设备和10台训练机等设备将逐步入驻校园,校内普及心肺复苏急救知识、培养学生急救技能、制定猝死应急预案等工作将同步进行。

  近几年全国和地方两会上,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有关议案和提案,呼吁全社会关注急救教育,建议在义务教育、高中和大学教学计划中列入急救教育课程,编写完整的急救教育教材,开发设置相应的急救教育课程,通过“急救进校园”带动急救教育社会化,提升院前急救公众参与率。代表委员的这些意见建议,折射了我国急救教育普及率低、公共急救体系建设薄弱的现实。据统计,我国掌握并能运用心肺复苏术的只有1000万人,不足总人口1%,心源性猝死在我国医院外抢救成功率仅为1%,而在法国等心肺复苏开展比较成熟的国家,国民的心肺复苏技能掌握率达到40%,心源性猝死的院外抢救成功率达10%—12%。

  我国急救教育之所以水平低、普及率低,成为国民教育和公共素质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原因之一是全民急救意识淡薄,急救教育缺少合适的切口和入手点;原因之二是公共财政投入不足,未能形成完整有效的工作机制和发展机制。有鉴于此,加强大中小学生急救教育,将急救教育纳入大中小学教育计划,可以为启动全民急救教育提供一个合适的切口和入手点,也便于依托国家教育体系,加大公共财政对急救教育的投入,初步形成急救教育工作机制和发展机制。

  一些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如澳大利亚法律规定,一些特殊行业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须先考取急救合格证书,企业、机构等主体必须具备一定的急救能力,办公场所必须配备至少一个急救包等。更“极端”的例子是美国,美国法律规定,所有公民在18岁前必须参加急救学习培训,并全部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技能。美国的急救成功率高达74%,与全民急救教育高度发达大有关系。

  中国的急救教育也亟须“从娃娃抓起”,推动全民急救教育尽快起步并形成完备体系。构建制度化、常态化的全民急救教育体系,对我国急救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医学院校、医疗机构要及时调整教学和人才培养计划,将培养“从事专业化、社会化并重的急救教育的专门人才”列为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重点,公共财政对医学院校、医疗机构这方面教学和人才培养要给予专项资金支持,相关资金要在各级人大审议通过的财政预算中予以明确保障。

#p#分页标题#e#

  在此基础上,公共财政要加大对全民急救组织网络建设、全民急救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推动形成完备高效、保障有力的公共急救体系。为此需要大量从事专业化、社会化并重的急救教育专门人才,需要大幅度提高急救教育培训的到达率和覆盖率,大幅提高掌握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技能人员在全部人口中的占比,大幅提高心源性猝死的院外抢救成功率。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