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女性太空行走”取消 背后是处处可见的性别偏见
“全女性太空行走”取消,背后是处处可见的性别偏见
议论风生
“全女性太空行走”因无合身太空服取消,看起来可能是一个意外,背后却是生活场景中处处可见的性别偏见。
29日晚间,两名美国航天员,克里斯蒂娜·科赫和男航天员尼克·海牙,在国际空间站执行太空行走任务。
太空行走在当今已不算新闻,但是这一次却引起了不小的国际关注。因为按照原计划,本次任务原本是要交给两名女性航天员共同完成,而这将会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全女性太空行走,会为航天领域的性别平等成绩单再增添上小小的一笔。但是,事到临头,这个计划却取消了。关键是原因非常滑稽:因为国际空间站只有一套能够出舱行走的中号航天服,其他全是大号和加大号的,小号完全不存在;而两个女航天员都需要穿中号,所以就没办法一起出门了。
毕竟又不是有人故意从中作梗,不过,如果我们仔细想想,这次的事情或许恰恰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关于我们事实上如何生活在一个“以男性为本位而设计出来的世界”的例子。
一个很经典的案例就是:汽车安全性设计中的性别偏见。很长时间以来,学者们注意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虽然女性通常来说会比男性更愿意系安全带,但是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女性乘员的死亡率与重伤率却显著高于男性乘员。调查研究发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广大汽车制造商在进行产品的安全性设计与评估时,针对的对象往往是“成年男性平均”,而不是“人类平均”。就好像我们平时看到的那些汽车碰撞实验,车里坐的假人,模拟的都是成年男子的身高、体重、强度,而女性版本的假人测试经常是不存在的。结果就是,市面上流行的安全带、安全气囊、汽车产品总体防碰撞性能,在这些同等的安全条件之下,女性的重伤率要有47%高于男性。
存在相似偏见的产品、服务、情景有很多。虽然并不是每一次都会像汽车安全设计这样导致生死之别,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类似的偏见却普遍存在。我们比较熟悉的一个例子是:厕所的不平等。传统的公共建筑,男女卫生间面积大小一致,但这其实就会意味着1.8:1的男女厕位比。再加上女性如厕时间平均又是男性的一倍以上,两者相加,女厕所前排长队,其实是因为设计师缺乏性别意识的结果。
再比如,夏天进写字楼进商场,为什么经常需要女生多带一条披肩,但男生却不需要呢?这种现象在中国还好,因为国务院几年前发过文规定室内公共场所26摄氏度的标准。但是,时至今日美国的标准还是22摄氏度,而这个数字,是美国人在上世纪60年代通过测算40岁的、体重70公斤的、穿衬衫和西装夹克的中年男人最舒适的温度制定出来的;而成年女性的平均最舒适温度,其实是25摄氏度。
我们平日讨论性别平等,通常习惯于聚焦社会文化或者公共政策这些“大”的方面,但其实,哪怕在“小”的地方,在我们触手可及的产品和服务中间,也可以找到很多男性本位的线索。不要觉得细节是不值得讨论的,因为真实的生存空间,就是由无数细节构成。如果在背后支撑细节的,恰恰就是某些整体意识或者无意识,那么我们较真细节,其实就是在挑战宏大的命题,而那大概是值得的。
□陈迪(媒体人)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