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丽香铁路“水帘洞”惊魂一刻:涌水将车辆设备冲出三百米远

网络 山阴新闻网 2019-03-30 11:21  阅读量:18261   

  中新网迪庆3月30日电(缪超 杨华 孟祥东)正在建设中的云南丽(江)香(格里拉)铁路中义隧道,设计每天正常涌水量72600立方米,雨季最大涌水量每天108000立方米,是名符其实的“水帘洞”。近日,记者探访中义隧道建设施工现场,该隧道的掘进考验着建设者们的勇气和智慧。

  丽香铁路是中国又一条进入藏区的铁路,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该铁路通过昆(明)楚(雄)大(理)铁路与昆明、成都相连,是中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西部路网的重要项目。因穿过玉龙雪山、哈巴雪山、虎跳峡等著名景区,一路美景,处处天堂,被誉为最美“天路”。

图为丽香铁路中义隧道2号横洞内部。 孟祥东 摄

图为丽香铁路中义隧道2号横洞内部。 孟祥东 摄

  由中铁隧道局集团承建的丽香铁路中义隧道全长14745米,是全线最长隧道,位于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过渡地带,下穿国家5A级景区玉龙雪山,出口就是闻名中外的虎跳峡。中义隧道设计每天正常涌水量72600立方米,雨季最大涌水量每天108000立方米,是名符其实的“水帘洞”。

  提到水,就令龙均皱起眉头,龙均是中铁隧道局集团丽香铁路项目部安全总监。他告诉记者,“在中义隧道1号横洞和2号横洞,涌水是家常便饭,突水突泥更是让人胆战心惊。”

  2016年12月12日14时20分,2号横洞突发突泥涌水,时任项目部四工区经理的龙均正在洞内组织施工,是他第一时间反应过来,“涌水了,快跑!”

  他的话刚落音,泥水裹挟着土石就喷发出来,他大喊大叫往涌水的方向跑去,指挥在场的人迅速撤离,确保所有人都撤离出危险区后,他才最后一个跑出来,最终36人安全撤离。那次涌水量达每小时3000多立方,他说,“涌水把车辆和设备冲出去300多米远……”

  中义隧道的掘进,每前进一步,都冒着巨大的危险,一步步考验着建设者们的勇气和智慧,建设者们也在一天天与水的较量中,积累了许多经验。

  龙均告诉记者,“针对富水段,我们利用隧道超前地质预测预报、TSP地震波、地质雷达、红外探水及超前水平钻,提高预测范围及物探效果。”施工中,防排水设计求遵循“防、排、截、堵”原则,详细探明前方富水情况,及时抽排水,尽可能的减小施工风险。

  除了涌水突泥,中义隧道建设面临的地质问题还有高地应力下的软岩大变形,曾经最大的变形达到1.2米,这在中国隧道施工中均属罕见。龙均称,“施工就像沙堆里掏洞,随时可能会造成塌方。”

  但这些困难和危险,都被建设者们一一攻克和化解,截至3月16日,中义隧道完成正洞掘进8327米,剩余6418米。

  据了解,中义隧道地处生物多样性丰富区域,由于海拔较高,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一旦遭受破坏便难以恢复。

图为中义隧道采用混凝土喷射机械手进行喷砼作业。 孟祥东 摄

图为中义隧道采用混凝土喷射机械手进行喷砼作业。 孟祥东 摄

  为了使环保工作常态化、制度化,项目部制定规章制度,明确从项目经理到一线员工的职责,把环保职责的要求以制度形式落实,将其纳入到对各级各类人员的考核与奖罚之中。生态环保与施工生产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重处罚的常态化做法,确保了项目生态环保局面良性发展。

#p#分页标题#e#

  目前,丽香铁路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计划2020年底竣工开通,建成后,将改善云南藏区交通出行条件,促进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云南藏区实现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完)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