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今年计划推动上千份骨灰自然葬
北京今年计划推动上千份骨灰自然葬
节地生态葬已成为安葬主流 “十三五”末骨灰海葬量预计将达到总量的4%
昨天是清明祭扫第二个高峰日,全天共接待祭扫群众67.5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8.57%;疏导机动车13.2万辆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6.92%。其中八宝山地区4.9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减少12.24%。
草长莺飞,又是一年清明时节。北京市长青生命纪念园生态纪念广场上,哀乐长鸣,悼词阵阵,人们怀着沉重的心情,手捧鲜花,一同缅怀生态葬逝者。这是昨天上午“2019年北京市生态葬清明公祭活动”。本次活动以“清明春祠,慎思追远”为主题,旨在通过纪念骨灰海葬和骨灰自然葬逝者,大力推行节地生态安葬,树立绿色殡葬新风。
上午10时许,长青园内的生态葬纪念碑前,参与公祭活动的家属手持黄白菊花,默默站立。一声声祭文中,有的家属悄悄流下了眼泪。一个个花篮,向生态葬逝者及家属传递了最崇高的敬意。2019只平安鸽在祝福声中放飞,在园子的上空久久盘旋。活动最后,全体人员向纪念碑送上手中的鲜花,深切缅怀骨灰海葬和自然葬逝者,共同倡导节地生态殡葬。
参加活动的逝者家属金女士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她的弟弟在2016年因病去世,遵照弟弟的遗愿,家人将他的骨灰撒在了渤海湾。“他原来当过老师,后来在建材厂担任技术员,还是个党员,一直非常关心国家的时事,也非常支持国家政策,他就主动要求把骨灰撒在海里,对国家和人民都有利。”
北京市八宝山礼仪公司副总经理王德东表示,近年来,北京市积极推动生态殡葬建设,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及奖补措施,大力倡导节地生态安葬。2016年市民政局率先制订了《关于健全本市节地生态安葬补贴激励机制的实施意见》和《节地生态安葬补贴管理办法》,2017年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健全本市骨灰海葬、骨灰自然葬补贴办法》,对选择骨灰海葬或者骨灰自然葬的本市户籍亡故居民除减免安葬费用外,还提供遗体接运、遗体冷藏、遗体整容、遗体告别、遗体火化、骨灰寄存等免费殡仪服务,大大加快了首都殡葬改革步伐。
据了解,目前,以骨灰海葬、骨灰自然葬为代表的节地生态葬式已成为北京市骨灰安葬的主流。本市骨灰海葬活动自1994年实施以来,迄今已顺利组织了516次,播撒骨灰21863份,服务逝者家属67887人次,仅2018年就组织骨灰撒海活动70批次,播撒骨灰2957份,参加活动家属11160人,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十三五”末,骨灰海葬量预计将达到北京市年火化总量的4%。
骨灰自然葬是继骨灰海葬之后,本市推出的又一项生态普惠安葬方式,具体指使用可降解容器或者直接将骨灰安葬于景观生态葬区,并以植树、植花、植草等进行美化,不建墓基、墓碑和硬质墓穴,且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崇尚回归自然,提倡精神传承。人们可通过二维码、电子墓碑、集体共祭、日常祭奠等多种方式进行追思。2017年推出至今,共办理骨灰自然葬业务2735份,安葬逝者2048位。王德东说,下一步将在长青园以外的其他墓区逐步开辟自然葬区,方便百姓就近安葬。今年计划实现骨灰自然葬900至1000份。
王德东说,骨灰海撒的后续服务也将越来越人性化。去年,本市骨灰撒海专用船“国宾9号”已经正式启用,骨灰撒海有了正式的船只、港口,今年,民政部门将进一步根据广大家属的需求,包括重大节日、逝者的生日、忌日等节点,争取在海上开展一些纪念追思活动。此外,网上纪念工作也将加快推进,建设海撒纪念网站。
文/本报记者 蒋若静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