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子小蒋”要关门 三墩人恋恋不舍
生日搬家红白喜事,定制糕饼成三墩人的刚需 转眼间旧城改造,糕饼店店面要拆
“圆子小蒋”要关门三墩人恋恋不舍
过生日切蛋糕,好像是现代生活的标配。但对于土生土长的三墩人来说,过生日,他们送出的一定是糕饼——大圆子、小圆子、寿饼、寿桃。不同年龄送出的糕饼不同,但都是糯米粉做的,豆沙馅,一青一白为一组,代表着“一青一白,活到一百岁”。
这几天,三墩一家藏在深巷里的糕饼店,真是生意一单接着一单,老板做到停不下来——原来,小店借用的店面也要拆了,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场地,这家连名字都没有的糕饼店要歇业了。
一传十,十传百,年年来订做糕饼的三墩人都想赶在老店歇业前,再订做一些糕饼,好歹把今年的糕饼送出去,全了“老底子庆生”的仪式。还有订做搬家上梁用的“发宝”的,也是赶紧来下订。
本来,老板想开到3月底就不做了。可订单实在太多,他只能再做几天,做到清明为止。
这家做糕饼的小店,藏在深巷里。沿着三墩镇庙前社区门前的老路一路往西走,周边房子,不是已拆的,就是待拆的。小店没有名字,没有招牌,做糕饼的是老蒋和妻子闻阿姨,儿子蒋轩徽。有个绰号叫“圆子小蒋”,如今已是店里的主力。
每天早上六点开始,之前订了货的人家陆陆续续来拿货了。想买现成的,那是没有的。
大家一边拿糕饼,一边问老蒋师傅和闻阿姨:“你们还开不开呀,明年没地方买饼了!”三墩人焦急的询问背后,是对老底子“规矩”的坚守和怀念。
每件糕点,都各有各的说法
昨天,有人订了上梁用的“发宝”——两条龙、两条鱼、16个元宝、20条糕,还有一对宝瓶,都要一半白色一半黄色。
一白一黄,代表着金和银。蒸好的成品,不能用塑料袋装,要用盘子接回去的,供奉过后也是不吃的。
80厘米直径的蒸笼,放得满满当当,看起来非常喜庆。
这小店里,订的人最多的是生日送人用的糕饼。这里头也有讲究——
30岁以下的,送寿饼,也叫塌饼;30岁以上的,送大圆子;满月也送大圆子,60岁以上要送寿桃。
无论是寿饼、圆子还是寿桃,都是一对一送,当地称为“一排”。一青一白,老话说起来就是“一青一白,年纪活一百”。
送是按家送的。比如一户人家,就送几排,不数人头,只看关系的亲密度。越是亲密,送得越多。有些人家,亲朋多,或者大生日,订上200排送人的也有;有时候,就一家人走个小仪式,来订个6排的也有。
过生日的规矩也很多。比如,农历五月至七月不做生日不上梁的,要到农历八月十五之后,才开始有人订做糕饼。“理由我们也不知道,规矩是传下来的,很复杂的,说一个星期也说不完。”小蒋说。
那么,如果五月初一过生日怎么办?可以提前送寿饼和圆子,比如二月初二就是个好日子。特别小孩子,都可以选在这一天过生日。这天也是糕饼店里最忙的时候,这一天单靠小蒋一家三口是搞不定的,“请亲眷朋友来帮忙,至少实打实忙两天。好多单子都接不下来,只能拒了。”
寿饼和圆子也是有讲究的。如果要送人用来吃的,就不加红色的点;盖了红色的章,就意味着这家是喜事。
除了过生日,需要糕饼的地方还有红白事——比如老人家去世,需要订做“太平果”,代表着保佑子孙平平安安。
一条龙,熟练工要捏半个小时
这样用来做“仪式”的糕饼,要做得好吃并不容易。三墩也有不少做糕饼的人家,但是问了好多人,小蒋家的小店藏得这么深,照样来的人最多。真正应了一句“酒香不怕巷子深”。
#p#分页标题#e#在蒋家小铺里,做馅的豆沙也是自己调制的。做皮子的糯米粉是自己买了糯米浸泡后,当天磨粉的。这样的米粉被称为半湿粉,很少有地方有现成的可以买,“方圆最近的地方是德清一个小村子里,没有磨粉机,还做不了这个。”
染色用的青色,也是专门调制的。这个颜色来自植物,但不是常见的艾草。而是当地人一种叫苎麻的植物,采摘来后,要用石灰腌制并洗净才能使用。原来这样的植物,当地人的房前屋后都有,而现在也是越来越少,“我们知道的好几个地方都没有了,现在也是找来的。”小蒋说。
要说苎麻做的皮和艾草团子有什么不一样,其实香味会更清爽一些,入口会有凉意。
上梁用的龙,也是手工捏的,即使闻阿姨这样已经捏了20年的超级熟练工,一条龙也要捏半个小时。而做这样的龙对于粉的要求特别高,干了会裂,湿了做出来的龙就会塌掉。小店里,做糕饼或者做龙的糯米粉要自己重新浸泡、磨粉加工过。
这是三墩人的刚需
“我们家原先是开早餐店的,后来才做起糕饼生意。一个是有手艺在,还有就是因为三墩陆续拆迁,越来越多的人家没有了自己做糕饼的地方,只能找人帮着做。”小蒋说。
“我爷爷的姐姐,是老底子三墩糕饼店里的学徒,后来手艺教给了我爷爷,再后来我们家就传下来了。”闻阿姨说,因为是家传手艺,所以做得特别好吃。
“1999年左右,三墩第一批农民房拆迁后,就有人找到我们家的早餐店,问我们能不能帮着代做这样的团子寿饼,我爸爸答应了。我们做的又好吃,价格也不贵。结果房子越拆越多,找我们代做的人也越来越多。”小蒋说,自己家也拆迁了,但村里还是借了个店面给他们,让他们做糕饼,“三墩人的刚需呀!”
这样的糕饼说起来小众,但在杭州,东到拱宸桥、瓜山,西到五常,南到西溪湿地,北到良渚、勾庄,好多当地人都要这样的糕饼。小蒋说,这样的糕饼还成为了当地的伴手礼,“有人去国外做客,也会到我们这里订做。”
“大圆子6.5元一对,一般是一斤到一斤二两;寿饼是5元一对,馅多一些,好吃一些。”小蒋说,“我们其实想继续做的,但这个生意的摊子至少两个店面。”小蒋和爸爸去看过各种店面,现在店面价格至少都要15万元,吃不消做了。
真要说再见,也是好难。父子俩一边对店面价格哀叹,一边又憧憬着在文化礼堂或者什么地方能有个场地继续做糕饼,“我们盘算着把老机器换成新的,灶台也要换成新的。我们这里要建卸紫桥的历史保护街区了,说不定到时候能有地方给我们一个便宜的店面,顺便做点非遗民俗性质的表演,然后再满足一下乡里乡亲的需要。”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