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借房娶妻贫困户“摘帽” 种树养牛日子添“新愿”
中新网兰州4月3日电 (张海民)站在开阔的沟畔,64岁的高生学感到莫名兴奋,身后是世代居住的村子新庄湾,眼前是成片的核桃林,苗木立在整齐的“田字格”里,像等待检阅的士兵。
新庄湾村地处甘肃平凉市崆峒区,全村337户居民,建档立卡贫困户达到了126户,高生学老两口常年身患慢性疾病,建档立卡时被乡村干部确定为扶贫对象。
高生学种植的玉米丰收。 张海民 摄
繁华的泾河川在距离村庄10里外的山下,一条崎岖的山路把村子封在山后,几十亩薄田“挂在”山上,一年收成仅能糊口。高生学至今记得,自己结婚时,家里实在太穷,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后来向邻居借来一口破窑洞,才把妻子陕兵郎娶进了门。
“吃水更困难,整村人都要到沟里一处泉眼里去挑,一个来回需要40分钟。”在高生学的记忆中,贫穷仿佛是从祖辈那里就有的,行路、居住、吃水,件件难题击碎了高生学的梦想。
高生学有四个女儿,按照当地风俗要留一个女儿在身边为他养老送终,高生学却把女儿们都嫁了出去。“这穷地方要招个‘攒劲’的女婿没人愿意来,不如都嫁出去得好,不能让娃儿们也跟我一样受穷。”高生学说。
随着年龄的增长,高生学患上冠心病、高血压,妻子也得了慢性胃病。年轻时为了过上好光景,夫妻俩没少吃苦,不但没致富反落下一身的病根,使本来贫穷的日子雪上加霜。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崆峒区实施“九大冲刺行动”,推进“六大提升工程”,抓实落细“一户一策”帮扶措施,推进基础设施改善、公共服务配套和社会保障提升,多元发展“牛、果、菜、劳”等富民增收产业,贫困民众生产生活条件和脱贫致富能力全面提升。
政策的到来,使沉寂的新庄湾村发生了变化。36.4公里的通村硬化路,连接到每家每户的门口,进出方便多了;新建的人畜饮水工程,把汩汩清流送到了村民的院里;46户民众搬进了易地扶贫点;村里还通了互联网,可以“网联天下事”。
针对高生学一样的贫困户,驻村帮扶干部因人施策,培育了肉牛养殖、旱作农业、林果业和劳务输转四大特色产业,经过努力,新庄湾村初步形成了“种植不足养殖补、养殖不足劳务补”的脱贫致富新路子。
平凉市崆峒区新庄湾村把人饮水送到了村民的院子里。 张海民 摄
如今的新庄湾村,满山栽植了核桃树,每亩地村民可以拿到1200元退耕还林补贴,村里建成了4处肉牛养殖小区,定期还有技术人员来村里进行技能培训。
看着一个个政策落地生根,高生学坚定了一个想法:一定要在自己这一代斩断穷根。之后,高生学引进了7头西门塔尔牛,种了12亩玉米、3.5亩胡麻,栽植了14亩核桃林,村里举办的各种培训班也要去听一听,平淡的日子开始“像模像样”起来。
在新庄湾村贫困户脱贫核查中,高生学卖玉米收入3960元,享受低保和养老金6156元,各类政策性补贴1356元,人均纯收入达到5736元,高于当年国家贫困标准。(完)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