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崆峒助残帮困:助残疾人有尊严地融入社会

网络 李晓华 2019-04-03 22:06  阅读量:15800   

  中新网兰州4月3日电 (梁璐)“让每个残疾人都能有尊严地融入社会。”这是甘肃平凉市崆峒区近年助残帮困的一个信仰,为此,崆峒区专门成立了5个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并对全区30名残疾人自主创业者,按人均5000元的标准,开展了就业援助。  

  大秦回族乡地处崆峒区西北部山塬区,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村7个。截至目前,7个贫困村已全部脱贫退出,累计脱贫861户4092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94%。大秦村以种植业、肉牛养殖、劳务输转为主导产业,属少数民族聚居村。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76户786人,目前已脱贫161户722人,剩余15户64人。

  48岁的回族汉子秦正文就是这64人中的一员,自从2011年装卸货物受伤被截去右小腿后,义肢就没离开过秦正文。同样没离开他的,还有悉心照料他的妻子和4个儿女。6年多,他躺着,瞧着头顶的房梁;坐着,盯着窗外的四季。媳妇种地回来,他明明盼着,可等饭端到炕头,他又忍不住地叹气。

  儿子的高中班主任打来电话,说他在班里不仅成绩下降,而且性格越来越偏执内向。三个女儿不喜欢在屋里玩闹了。“我自卑,娃就自卑。不能在绝境中堕落下去,不能耽搁了娃!”秦正文心急得想爬起来,却还差一股劲。

  同村的农民秦有才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由他发起成立的平凉市大秦乡福源肉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投资581万元,占地30亩,从肉牛育肥、销售、品种改良,到新技术引进推广、培训、交流,再到肉牛养殖产业链延伸,肉牛一头一头壮起来,村民一个一个富起来。

  “正文家不容易,我得扶一把。”自个儿强了更得记得扶弱,秦有才半夜醒来就睡不着了,他给同村的3个残疾人想了个差事,喂牛。于是,每天清晨五点多,秦正文都会骑着自己的电动三轮车,去1公里以外的福源肉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上班,给饿了一夜的牛儿喂食草料。

  再度拥有为妻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机会,秦正文万般珍惜。他惦记自己的小家,更忘不了“大家”给他的温暖。

  提起如今的生活,他不再寡言,“老板是共产党员,能想到我们残疾人的难处,他每月发我1500元工资。我和小女儿每月还能领550元政府低保。”秦正文急切地告诉记者,“最重要的是,崆峒区残联还给我提供了公益性岗位,让我配合搞村上的残疾人工作。”

  在政策帮扶下,秦正文一家人正走出绝境,看到希望。为了在牛棚里工作时行动更方便,他用自己攒下来的工资换了不磨皮肤的新义肢;他的医疗和养老保险被全部免除;媳妇成了村里的环卫工;大女儿学习医疗护理每年能领1000元补助;二女儿和小女儿也能拿到精准扶贫助学金……

  2018年,崆峒区培育了“绿康源现代农业”“鸿源果业”“福源肉牛”“上麻种植”“泽旭科技”5个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申请区财政拨付资金15万元,对全区30名残疾人自主创业者,按人均5000元的标准,开展了就业援助。

  崆峒区多方助残政策的落实,让秦正文深切感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为了让每个残疾人都能有尊严地融入社会所作出的真挚努力。“吃饭穿衣不愁,人活得有尊严,生活不是问题!人不光要走路,还要能走得稳当;人家吃肉,咱们最起码能喝汤!”秦正文拍着大腿,扭动着身子坐正,眉宇间的自卑和敏感渐渐化为自尊与骨气。(完)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