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北京绿化 不让小动物饿肚子
新一轮北京绿化 不让小动物饿肚子
到2019年底,北京市域森林覆盖率将达到44%;城市森林公园成为各种鸟兽的餐厅
广阳谷城市森林公园里的地被植物。
广阳谷城市森林公园是北京核心区首个按照“城市森林”理念建设的公园绿地。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巍
以前,人们总是会羡慕国外一些大都市里的绿意盎然,30%甚至更高的森林覆盖率,让城市沉静安详。但到了今天,类似的绿色图卷正在北京缓缓展开。北京全民义务植树日前夕,记者多处探访,有关部门也介绍了最新的北京城市绿化进展与理念——那是随处可见的“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园林景观,更是“树上有鸟、林下有草、草间有虫”的灵动和谐,随着大尺度城市森林建成,城市“自净”能力与日俱增。到2019年底,北京市域的森林覆盖率将达到44%,接近发达国家大都市的水平。
看点1
四季有绿 三季无处不见花
每年4月的第一个周末,是北京全民义务植树日,而此时的京城,也迎来一年中“表情”最丰富的季节。毛白杨棕红色的花絮掉落在路边的时候,垂柳枝上,绿芽的氤氲已为绽放的白玉兰铺设好背景,碧桃、榆叶梅、樱花等惹得行人驻足拍照。仅仅是二环沿线,粗略数数,就有接近十种正在开花的绿植。
“三季有花、四季常绿”,是北京新一轮绿化对市民做出的美好约定。《北京市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建设技术导则》中,列出了适合北京生长的常绿树种,油松、白皮松、华山松、侧柏、桧柏等,这些乔木为北京带来了四季绿色。而“三季有花”今后就是北京的常态。在“技术导则”中,亚乔木中的海棠、樱花、山桃、石榴等,丛生灌木中的迎春、连翘、大果蔷薇等,藤本植物的美国凌霄、紫藤等植物,都在春日、盛夏、金秋以不同花色、花型点染着美丽的北京。其实,即便在冬日,仍有比如沙地柏这样大片的地被绿植努力生长,让京城的冻土不再寂寞。
看点2
口袋公园 在百姓身边增绿
与环线绿植相呼应,更多的成片绿色正在晕染市区,仅在2018年,北京就建成50处口袋公园及小微绿地,到2019年底,将再增50处,利用城市拆迁腾退地和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在百姓身边增绿。
菜市口十字路口西北角,一大片城市森林刚刚从拆除违建后的空地上“长出来”。据考证,这里曾是秦代的“广阳郡”,于是这片城市森林也因此得名“广阳谷”。广阳谷城市森林公园,是北京核心区首个按照“城市森林”理念建设的公园绿地。
走进广阳谷城市森林公园,脚下松散细碎的石子路两侧,紫花地丁已经开成片,狼尾草枯黄的草根滋生出鲜嫩的绿叶。
“广阳谷模仿自然生态搭配,目的就是要达到‘近自然’的效果。”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院长、教授董丽告诉新京报记者。按照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的规划,2019年全市将新增造林绿化25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将达到4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将达到16.4平方米。数字的背后,传递的是未来满眼的新绿。
看点3
植物规划 为小鸟们留口粮
随着大尺度城市森林建成,城市“自净”能力逐步增强。据中国林科院测算,平原造林每年可增加吸收二氧化碳134万吨,释放氧气98万吨。可以说,随着北京市域“一屏、三环、五河、九楔”的绿色空间的形成,将极大地改善城市气候环境,但是鸟类等生物多样性的构成仍是不可预设,“翅膀的选择”也能客观地反映出森林生态的健康程度。
#p#分页标题#e#在广阳谷建成后不久,负责林地管护的园林工人就曾看见长耳鸮在密实的树叶中休息,还有斑鸠和喜鹊,树上的坚果、林地里的浆果都会吸引它们前来光顾。据粗略统计,目前长期以广阳谷为“家”的野生鸟类已有8种。记者在探访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时,一位负责护理生态廊道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年五六月份气温稳定后,刺猬、兔子、松鼠等小动物就成为廊道上的“常客”了。
“我在魏染胡同住了50多年,我连想都不敢想,这里还建起了森林公园。自从有了广阳谷城市森林公园,我们老年人就多了一个出来遛弯的地方,就是有一点,公园里的路不大方便,碎石头子,坐轮椅推不动,有些老人就进不来了。”
——市民王文秀
“我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刚从新中街篮球场出来。我和同学在夏天的时候,特别喜欢来新中街公园,这里能看到好多虫子。我们有个选修课题,是关于昆虫的,就是在这儿完成的。”
——倪同学
■ 解读
树种:选择“长寿”型
“这和城市森林的生态功能有关。”董丽和她的团队在2005年为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植物景观时,在国内园林界首次践行了“近自然”理念。
近自然理念强调以原生乡土树种为视觉焦点,搭配种植相对低矮的特色灌木和草本地被植物。对于市民来说,能够直观感受到的,是空气清新、体感舒适,野生鸟兽和谐共处,随着季节的变换,植物景观呈现出开花、结果、叶片变色等戏剧化变幻。
近自然的另一个用意是,通过引种“皮实”的乡土树种、长寿树种,构成近自然化的绿地结构,使各种动物、植物、微生物在同一空间内自然演替、和谐共生,最终实现低成本、低废弃、低维护的绿化方式。
北京城市森林树种的选择,论“乡土”,莫若杨柳榆槐椿。千万年生长于斯,这些树木最“了解”北京的水土。论“长寿”,栾树、银杏、元宝枫、国槐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城市的森林中,它们拥有漫长的寿命见证都城的变迁。
绿化:动物也“宜居”
事实上,对绿化的认识,也是从积极种树向生态服务升级。
记者注意到,除了大面积种树以外,管护工作也在加强。今年3月中旬,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发布了《关于网上填报2019年平原生态林养护方案的通知》,在这份工作通知里,一项名为《北京市平原生态林养护管理系统》网络版开通试运行了。这是一套数字化、网络化林木管护方式,直接锁定养护单位的养护措施及工程量,并按年度养护实施方案自动核算养护资金。后续养护单位也能利用智能手机填报养护日志,动态监管养护进度。
不仅是家附近的口袋公园等特色绿地,构成了北京春景的新看点,“树上有鸟、林下有草、草间有虫”的生态景象也直接被官方写进了绿化愿景。
实际上,从去年起,北京就史无前例地把小动物们是否“宜居”纳入了绿化造林工程的考量,在树种选择上,那些能结出美味果实的树木被成体系引入到森林公园中,比如山楂、海棠、黑枣、桑葚和柿子树,这些食源类树种,今后将成为各种鸟兽的“餐厅”。甚至北京绿化者对各类虫子们也开始“温情脉脉”,除虫药的喷洒格外谨慎,林地中往年不被待见却适合昆虫繁衍的杂草也被网开一面。将来的环境将会更加鸟语花香。
新京报记者 王纪辛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