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中国西部的巴基斯坦留学生:越努力越幸运

网络 刘洋 2019-04-06 20:15  阅读量:11402   

  中新社兰州4月6日电 题:“扎根”中国西部的巴基斯坦留学生:越努力越幸运

  中新社记者 丁思

  “越努力越幸运。”作为兰州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建院以来第一位外籍工作人员,29岁的巴基斯坦留学生Nabeel Pervaiz将这份好运归结于此,也是对其在兰州大学学习生活十年的感悟。

  那斌是他的中文名。招生手续办理、住宿接待管理、留学生交流活动安排……正式上班仅一月有余,那斌适应得很快,处理工作有条不紊。  

  “来兰州学习,是我幸运的开始。”1989年出生于巴基斯坦拉合尔市的那斌,自小对于中国人并不陌生,“时常看见中国人出入巴基斯坦的城市,我父亲还有一位来自中国兰州的好朋友。”

  那斌回忆说,为了促进两地交流,很多巴基斯坦人学习中文,从事翻译工作,“我对中文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要学习。”高中毕业后,在父亲朋友的建议下,2009年,19岁的那斌来到中国,成为兰州大学30多位留学生中的一员。

  学习中文远没有想象中的简单。听不懂汉语、不能区分汉语声调、像画画一样难写的汉字……这些都成为了汉语零基础的那斌在中国学习的“拦路虎”。

  “只要我努力,总可以攻克这些难题。”那斌争取一切机会开口说汉语,他看中国电视节目,和中国学生交朋友聊天,参加学院组织的体验中国民俗活动,查阅中国的历史文化书籍等,成为了学院的“中国通”。

  那斌爱上了在中国的生活,原本计划的6个月学习期,被延长为一年、两年,直到五年本科毕业。

  2014年,那斌决定读研,考入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微生物专业。他说,学习语言很重要,但中国高校里的专业知识更值得留学生研读,他希望毕业后回国当一名老师。

  但让那斌继续“留守”中国西北的是结识了如今的中国妻子。他说,求学期间与英文流利的妻子结缘,“她教我中文,带我去看当地最古老的民俗,很感激能够在中国遇到她”。

  2018年,二人结婚,那斌把家安在了中国西北,兰州成为了他的第二故乡。

  2018年底,兰州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招聘两名工作人员,经过笔试、面试几轮测试,最终那斌和另一位中国员工被录取,成为该学院学生辅导员,负责留学生管理工作。

  目前,兰州大学在校留学生650余人,来自五大洲59个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源占97%,本科、硕士、博士学历生占81%。

  兰州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张稳刚说,外籍工作人员在与留学生的交流中有着自身的优势,也更能促进该校与国际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企业展开交流合作,吸引更多留学生来华研习。

  从来华留学生到成为中国高校教师,对于身份的转变,那斌说,自身留学的经历对今后工作很有帮助,会让他换位思考,更多地从学生的需求、兴趣和长远学习目标出发,帮助他们融入在中国的生活,“有的留学生会想家到大哭,我会给他们讲我19岁来中国求学的故事,希望他们都能在中国好好学习,好好生活”。

  那斌说,推动中国教育与世界的互动,成为连接彼此的桥梁和纽带,这将是他作为教师的职责和使命。(完)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