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趟列车,带来我人生的转折
成长在“一带一路”|这趟列车,带来我人生的转折
2011年3月19日,当一列满载着笔记本电脑产品的货运列车从重庆鸣笛启程,驶向万里之外的德国杜伊斯堡,27岁的王玺正在重庆一家酒店管理公司上班。
他并不知道,几年后,自己的人生会和这条新开通的货运线路产生多么密切的联系。
酒店管理是王玺早就想从事的职业。为此,他去瑞士留学了5年。
2010年学成回国,一切似乎和原先设想的一样,学以致用,每天忙忙碌碌。但几年下来,这名生在四川的东北小伙总觉得“整个世界变化很小”,担心“一辈子可能就这么平平淡淡过去”。
而就在这段时期,横跨亚欧的铁路货运正变得越来越繁忙。
不仅是重庆,郑州、成都、武汉、西安等中国内陆地区纷纷开行通往欧洲的列车。对中国腹地来说,走向国际市场,不再只有向东去沿海这一条路。
2014年,王玺30岁。而立之年,决定做个改变:入职渝新欧(重庆)物流有限公司,从事班列运营工作。
“半路出家”并没有给他带来太大障碍。王玺回忆,由于中欧班列当时是一个新兴事物,没有先例可循,大家都在摸索中前进,这恰恰给了他这个门外汉一个快速学习入门的机会。
那是大家都在探索的一段时期。“渝新欧”“汉新欧”“义新欧”“郑欧”“蓉欧”“长安号”“兰州号”……随着开行城市的增多,各种名称的中欧货运列车线路不断涌现。
至2016年5月,中欧班列已成功开行1500多列。与此同时,发车数量的增长越来越快。有业内人士提供一组数据:中欧班列从第1列到第500列历经4年时间,从501列到第1000列用了7个月,从1001列到第1500列仅用5个月。
2016年6月,为便于品牌宣传、集合各地力量、增强市场竞争力,中国铁路正式启用“中欧班列”统一品牌。自那之后,中国开往欧洲的所有货运班列全部采用这一品牌。
这一年,为更好服务海外客户,渝新欧(重庆)物流有限公司开始在杜伊斯堡设办公点。王玺被外派德国工作。
“回想起来,中欧班列的快速发展给我的人生带来了一个重大契机和转折。”王玺说,中欧班列的工作让他有机会与外商深入接触,直观了解客户需求。与德国当地有关部门、尤其是海关打交道也让他能够了解对方的工作思路,争取快速、高效地解决各种问题。
如今,王玺已经是公司的运营部主管。“渝新欧”往返中欧的班列数量从2011年的17班增长至2018年底的1442班。包括“渝新欧”在内的所有中欧班列开行数量达到6300列,连接起中欧间近百个城市,形成贯通欧亚大陆的国际贸易大动脉。
“我现在觉得自己每天的生活和工作都充满意义。”王玺说,中欧班列业务量的不断增长,让他从一线切身感受到德国方面对中国市场和中国的日益重视和尊重。
他发现,堆满“中欧班列”集装箱的杜伊斯堡DIT货运场站专门招聘了懂中文的德国人来负责与中方相关的接待和商业洽谈,之后还安排了中国雇员。
DIT是杜伊斯堡9个货运场站中最大的一个,也是当地主要的铁路集装箱集散地。
#p#分页标题#e#三四年前,每周只有七八趟中欧班列停靠此处,现在每周的班列已经超过30趟。中欧班列已经占到场站业务量的约40%。业务量在激增,货场也变得越来越拥挤,为了不断扩容的业务,场站特意新购了十余万平方米的土地。
王玺还发现,德国人的办事风格也在发生改变,从死板的循规蹈矩、公事公办到有意愿随时对接、尽可能灵活处理突发疑难问题,这些都让他十分开心。
“这说明人家重视你,思路从以往的以办事程序为导向,转变为以办事结果为导向,愿意想办法帮你解决问题。”
2017年,在杜伊斯堡一个物流园区,“渝新欧”购置了属于自己的地皮,并设置了物流仓库。王玺的工作也变得更加忙碌。一年中,他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在国外出差。虽然有时会想家,但他认为,一切是值得的。
“这份工作让我对内对外的沟通能力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提升。现在,我对自己有了更高的期待。”
王玺说,中欧班列、“一带一路”倡议给年轻人提供了个人发展的广阔平台。对他个人而言,能够作为亲历者在一线见证变革,“倍感此生充满价值”。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