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78岁老人一家七人成为捐遗志愿者

网络 刘洋 2019-04-17 10:11  阅读量:10722   

  让生命在奉献中延续
  江夏78岁老人一家七人成为捐遗志愿者

江夏78岁老人一家七人成为捐遗志愿者

  鲸落。当鲸鱼在海洋中死去,它的尸体最终会沉入海底。一座鲸鱼的尸体可以供养一套以分解者为主的循环系统长达百年,这就是它留给大海最后的温柔。人体器官捐献,就是奉献社会的华丽“鲸落”。

  江夏有一户人家,十年来热心公益,这家人的“主心骨”叫李才玲(见下图),她签了人体器官遗体捐献志愿书后,又动员身边的6个亲人签了遗体捐献志愿书。

  用两年时间说服子女

  签下遗体捐献申请登记表

  生于1941年的李才玲老人,因从事多年计生工作,对遗体捐献事业十分支持。2011年10月,李才玲在报纸上看到遗体捐献的报道,经过深思熟虑,两天后她主动到江夏区红十字会领取了遗体捐献志愿者申请登记表,想成为一名遗体捐献志愿者。

  当儿女听说李才玲的这一想法后,都不同意她签这个协议。当年在部队服役的大儿子说:“我都没听说过这样的事,这样做,别人不觉得我们做儿子的不孝顺吗?”为了得到家人儿女的认可及配合,李才玲和3个子女逐个地讲述自己的想法,她告诉大儿子:“人早晚要面对死亡,可如果没有意义地化为尘土,还不如把遗体捐献给需要的人,让自己的死亡变得更有意义,再说,这也减少了你们的负担。”

  在李才玲的说服影响下,3个子女和儿媳都同意了母亲的选择。2013年10月,李才玲签下了遗体捐献志愿者申请登记表,成为一名遗体捐献志愿者。

  身体力行 在老人影响下

  一家7人成为遗体捐献志愿者

  签下遗体捐献志愿者申请登记表几天后,李才玲把这件事告诉了她的亲人们。当时他们不能理解老人的壮举。李才玲说:“我在报纸、电视上经常看到一些关于捐遗体的报道,也看到一些病患因为没等到合适的器官而遗憾离世,心里很不是滋味;看到通过移植遗体捐献志愿者的器官,不少患者重见光明、生命得以延续,就想着自己百年后要把身上能用的器官都捐出来,为更多的人延续生命。”

  听了李才玲的这番话,她的亲家孙长生、付书云对李才玲的想法十分赞同,2014年也办了遗体捐献登记手续。2017年1月,孙长生老人去世了,遵照老人生前的遗愿,李才玲协助老人亲属捐献了孙才生的遗体。

  每次家庭聚会,李才玲都会宣传遗体捐献。最开始,遗体捐献很不被亲戚朋友理解,都觉得遗体捐献是个不吉利的事情,亲戚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疏远。但是李才玲并没有气馁,渐渐地,大家从不愿意接受到愿意了解遗体捐献这一公益事业,这让李才玲非常欣慰。2017年,弟弟李才英、弟媳尹幼枝,理解了她当初遗体捐献的行为,想着捐献遗体是件好事,于是也办理了遗体捐献登记手续。

  在李才玲的耳濡目染下,老伴熊正德也渐对器官捐献有了新的认识,熊正德告诉记者:“人死了之后身体就没用了,反正化成灰,还不如捐献了,对科学有个贡献,也减轻了子女的负担。”

  2017年4月5日,老伴熊正德在李才玲的陪伴下,来到江夏区红十字会进行了遗体捐献登记,成为了遗体捐献志愿者。2018年,李才玲的妹妹也进行了遗体捐献登记。至今,一家7人成为遗体捐献志愿者。

  “怎样的一生才算有意义?生命的价值是什么?李才玲老人觉得,奉献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事。让生命在奉献中延续,是生命最完美的归属!”

  记者关晓锋 通讯员张春红 郭霏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