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美国青年女导演与中国养象人的特别缘分

网络 王林 2019-04-17 20:36  阅读量:18218   

  中新网鄂尔多斯4月17日电 题:美国青年女导演与中国养象人的特别缘分

  中新网记者 李爱平

  “没想到打开朋友圈,竟然看到了与自己有关的荣誉。”17日,37岁的胡鹏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接受记者专访时颇为意外地说道。

  一周前,胡鹏如同往常一样打开朋友圈浏览信息,忽然被名为《2019“看中国”金目奖(简称金目奖)揭晓,鄂尔多斯捧回两项荣誉!》的文章吸引。

  点开他发现以自己为主人公的作品《养象人》,荣获“金目奖”三等奖,这是鄂尔多斯捧回的两项荣誉其中之一,这也是鄂尔多斯连续三年参与“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而获得的荣誉,拓展了当地的海外知名度。

  “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由北京师范大学会林文化基金、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主办,是一项跨地区、跨文化体验项目。该项目自2011年创办以来,已连续三年在鄂尔多斯拍摄。来自美、英等多个国家的青年导演参与拍摄。

  就职于鄂尔多斯野生动物园的胡鹏,在刚刚担任专职非洲象饲养员仅三个月时,遇到美国波利顿大学的青年女导演凯特。23岁的凯特2018年7月来到鄂尔多斯参与“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拍摄工作,鄂尔多斯野生动物园的养象人成为她的拍摄主题。

图为胡鹏在工作。鄂尔多斯东胜区委宣传部供图

图为胡鹏在工作。鄂尔多斯东胜区委宣传部供图

  为了让凯特更好地进行拍摄,当地政府为凯特安排了志愿者兼工作人员宝勒尔协助日常工作,并做胡鹏与凯特的翻译。宝勒尔告诉记者:“凯特在与胡鹏的交流中不仅被他的养象工作产生兴趣,更是被胡鹏在母亲得了癌症后依然忘我工作的精神所打动。”

  “凯特每天上午八点半开始拍摄,十分钟的影像作品历经一周拍摄杀青,然后开始后期制作。”宝勒尔说,当时拍摄制作都很顺利,一切看上去很普通。而作为非洲象饲养员的胡鹏从得知外国青年导演要记录自己的工作与生活时就“睡不着觉了”。

  对于大象,胡鹏可谓情有独钟,他对记者回忆说:“十几年前,我和家人到北京动物园游玩,在观看大象表演时,作为幸运观众被选上了台,大象用鼻子将我卷起、举高,又轻轻放下。那一刻,我就深深喜欢上了大象。”

  “此后,只要有关大象的书、节目,我都特别关注。”胡鹏回忆道,“没想到若干年后,自己竟然能够梦想成真,更没想到的是能碰上美国导演。”

  “我想展现一名饲养员保护大象的状态,力求把每一句话都表达好,很紧张。”胡鹏告诉记者,“自己除了正常工作,配合拍摄外,还在思考如何恢复非洲大象的野性,如何能够把这些非洲大象服务好这些问题,配合拍摄时必须体现中国养象人的精神。”

  这次的拍摄经历带给胡鹏的除了紧张、思考外,还有更多的感动与快乐。

  2018年7月16日,由凯特拍摄的作品《养象人》在鄂尔多斯举行首映,胡鹏应邀观看了成品。“现场观看时觉得仍有遗憾。”胡鹏说,“不过已经很满足了,美国导演拍摄我的工作生活,不是谁能遇到的。”

图为凯特对胡鹏的拍摄。鄂尔多斯东胜区委宣传部供图

图为凯特对胡鹏的拍摄。鄂尔多斯东胜区委宣传部供图

  让胡鹏特别感动的是自己的母亲,“她通过朋友圈看到美国导演拍摄我的影像时,特别激动,觉得我是名人了。”胡鹏告诉记者。

  首映后,胡鹏的生活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母亲去世,二是参加了关于如何保护大象的培训。

  随着胡鹏与大象的相处,逐渐产生了默契,他已能够用手势指引大象进行吃水果、后退、下蹲等高难度动作,这让他很有成就感。

#p#分页标题#e#

  在他的办公室摆放着一本《保护性接触大象行为训练与丰容》的书籍,胡鹏说:“我每天都要认真研读,保护大象需要更多的理论支撑。自己的理论上去了,才能对得起中国养象人的称呼。我还利用一切时间,寻找关于保护大象的资料,参与各种学习,期望自己成为真正专业的饲养员。”胡鹏认为,大象在他的内心中已经占据了太多太多情感,甚至超过对人的关注。

  “说实话,这一切都与凯特对我的拍摄密不可分。”胡鹏说,最令他感动的是在这部影像最后,凯特致谢了自己以及家人。

  “妈妈请放心,儿子从事的工作很伟大。非常感谢凯特的拍摄。”当胡鹏得知《养象人》获奖时,他对着母亲的照片默念一番后,泪如雨下。(完)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