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微信中“猎密者”出没
警惕!微信中“猎密者”出没
如今,越来越多的涉密人员成为微信用户。同时,微信中猎取国家秘密、情报的勾当也在频繁发生。市委保密办为此提醒:在使用微信时高度提高警惕。
据了解,微信作为一款用户规模庞大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潜伏着大量“猎密者”,主要包括三种:一是猪笼草型。此种“猎密者”专门捕食贪吃的猎物,方法是金钱诱惑,双方各取所需。二是毒蜘蛛型。此种“猎密者”善于对付有一定警惕性的猎物,他们通常先面带笑容,对猎物恭维之、抚摸之、喂食之,持续注入情感、金钱等“麻痹剂”,一步步将其拖入深渊。三是狐狸型。此种“猎密者”极善伪装和操控人心,能够准确把握猎物情绪,瞅准时机进行恭维、激将等操作,骗取国家秘密、情报。有的涉密人员不加分辨或不善分辨,错把他们当作普通网友,在聊天中谈及国家秘密,结果“密从口出”还不自知。
不同“猎密者”的风格不同,套路却相近。他们利用微信猎密,基本靠耍“三板斧”:一是架桥过河。对“猎密者”来说,微信“附近的人”等功能是连接其与猎物的“桥”。二是布网拉拢。一旦猎物有所回应,“猎密者”就会步步紧跟、主动聊天,套取猎物的个人信息和工作经历,判断其是否“有料”、能否榨出“油水”。三是垂饵猎密。待到收网时刻,“猎密者”会以工作、研究为借口,抛出金钱、情感等诱饵,向猎物打探、索要国家秘密、情报。
市委保密办在此提示,事前1%的警觉,胜过事后99%的悔恨。机关单位及涉密人员应当从微信猎密案件中汲取深刻警示与教训,防止悲剧再次发生。首先,爱国主义教育不容忽视,任何情况下都不背叛自己的祖国,始终筑牢保护国家秘密安全的金汤防线。其次,微信使用安全至关重要,不宜随意添加微信好友,不宜随意开启“附近的人”功能,不宜随意在微信中晒工作、晒岗位。再次,保密日常管理不可小觑,对涉密人员而言,时刻绷紧保密这根弦,在舌头上加一道岗,在指尖上加一把锁,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发的不发,决不因“1%的疏忽”导致“100%的失败”。
本报记者 孙启明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