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贫困母亲的“勤字经”:从打零工到食用菌种植大户
中新网承德4月25日电 (张桂芹 姚桂珍)天刚亮,河北省平泉市柳溪镇薛杖子社区的李建萍一如往常地去食用菌大棚上班,她把菌棒整齐地摆放在蘑菇架上,刺孔、放氧,忙个不停,看着即将破壁而出的朵朵蘑菇,脸上满是笑意。“今年,我引进了新品种,不出意外,能有十七八万元的收入。”李建萍盘算着今年收入。
这在过去,李建萍想都不敢想。
今年37岁的李建萍,以前是平泉市柳溪镇薛杖子社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一个人带着孩子靠外出打工维持生活,由于学历低又没有技术,每月微薄的收入让她举步维艰。
“当时可愁了,孩子没钱上学,生活也没个着落。”李建萍回忆说,“2012年我回到了家乡,一边拉扯孩子一边在一家企业的食用菌大棚打零工。”
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蘑菇大棚是她一直以来的梦想,但是没钱没技术的李建萍只能默默地憧憬着。
李建萍的困境和想法让村干部和驻村工作组看在眼里、急在心上。2013年,他们利用“政银企户保”扶贫新策,帮助李建萍在信用社贷款5万元,入股舒适家用品公司,年底就分到5000多元的红利。
挣到了第一桶金,李建萍格外高兴,这也让她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2014年,驻村工作组带领村民搞食用菌大棚种植,李建萍在驻村工作组的帮助下,入股薛杖子社区食用菌土地股份合作社,并认领了8万袋食用菌棒。
从打工妹摇身变成食用菌种植大户,这让不懂技术、不会管理的李建萍突然间既高兴又紧张起来。凭着以往在食用菌大棚打工的经验,李建萍一头扎进菌棚里,起早贪黑,琢磨种植技术。从最初的培养料配置、灭菌接种,到发菌期的管理,再到出菇管理和食用菌采收及后期的销售,李建萍虚心向合作社的技术员请教。为了不耽误白天工作,她经常晚上上网学习食用菌种植技术,一学就学到深夜。
如今的李建萍完全掌握了种植香菇的技术,她的香菇通过薛杖子社区食用菌土地股份合作社,销往全国各地,客源稳定,销量也逐年攀升。
“每袋菌棒的纯利润是2元钱,我这8万袋菌棒,每年能纯挣16万元左右。”李建萍说。“这几年,只有其中一年遭遇了水灾,除去损失,收入大约10万元左右。”
一个“勤”字,已经成了李建萍的标签。她深信,“勤”可以克服困难,可以改变一个家的光景。经过几年的努力,不光脱了贫,生活也富裕起来,不但在老家盖了新房子,还在县城买了楼房。如今,李建萍已经成为当地群众勤劳致富的榜样,她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有了国家的好政策,有了驻村帮扶的好干部,我们没有理由不努力。”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我会把我的经验教给像我一样的贫困户,帮助大家一起富起来!李建萍满怀信心地说。(完)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