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首个“化石村”:穿越亿万年的时空隧道

网络 李晓华 2019-04-26 14:52  阅读量:18026   

  京津冀首个“化石村”:穿越亿万年的时空隧道

  本报记者 丰家卫

  实习生 曹彦语 通讯员 闻强

  今春旅游旺季,天津蓟州铁岭子村第一次以新的名字迎接游客。今年年初,自然资源部专家、天津古生物化石专家齐聚于此,为京津冀首个“化石村”揭牌,铁岭子村也因此成为全国第20个“化石村”。  

  一进村,目光所到之处,千姿百态的石头袒露在大地之上,走近细观,石头上清晰地显露着浮雕般的圆弧或水波纹理,即便是毫无地质专业知识的人也能看出,这里的石头不一般。

  “这些是叠层石化石,距今有10亿到8亿年的历史,被称为记录地质演化的‘万卷史书’。但我们一开始并没有认识到这些化石的真正价值,靠山吃山,这些化石曾经只是被开采的石材。”该村村主任丁利感叹,村里靠山吃山四十年,以前靠挖山,来钱快,最近十年才明白,挖山山会倒,吃不久,守山才是生财之道。

  廉价石材

  进村之后,道路两旁空地上巨石散落,远处山上裸露的白色山体告诉人们,这里曾经被严重开采过。

  “铁岭子村在天津可能不出名,在全国更不出名,但在世界上却有名。”丁利告诉记者,距今约18亿年前,蓟州地区从陆地演变为海洋,温暖的气候使菌藻类生物大量繁殖,伴随大量碳酸盐沉积,形成了今天丰富的叠层石剖面。铁岭子村的叠层石是中新元古标准剖面叠层石组合的第IV组合,专业名称为“铁岭叠层石组合”。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在《中国地质学》一书中称道:“在欧亚大陆同时代地层中,蓟县剖面之佳,恐无出其右者”。

  这样的价值,铁岭子村最初并没有意识到。

  丁利回忆说,从1979年前后开始,铁岭子村及周边各村开始大规模开采山石,制成水泥、石灰及各类建筑用材料销往周边各县。自开采山石起,全村37户、119人没有一个人外出打工,全部走上了开采山石的生产线,开采、运输、加工,靠着老祖宗留下的天然山石,铁岭子村村民不愁吃穿。那时的村民还不知道,他们开采的正是价值不菲的叠层石,2000年左右卖得最好的时候,一吨石头才20元。

  “这也给村里的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一座座山成了秃山,水土流失严重,教训惨痛。”丁利介绍,最初是人工开挖,破坏比较慢,2008年叫停之前开始用机器挖,如果不叫停,任由机器挖,一年就可以挖平一座山。

  无价化石

  2008年,出于对蓟州北部山区丰富地质资源的保护,铁岭子村的所有矿场被全部关停。

  “村里失去了支柱产业,未来怎么发展,我们也观望了好几年。”丁利说,转机出现在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战略提出之后。借此机遇,蓟州区提出,依托区内景观优势,重点打造京津冀山岳型全域旅游示范区,铁岭子村包含在内。

  从那时起,天津有关部门帮忙联系专家前来实地考察。天津的专家来了,北京的专家也来了,在他们的建议下,铁岭子村利用叠层石资源,发展农家旅游。

  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王丽霞曾到访过铁岭子村多次,从她那里,丁利第一次得知,村里的叠岩石化石,如果按照市场价值来计算,一吨可值上万元,而从科研层面来说,这些化石则是无价之宝。

  在专家的指导下,铁岭子村在村委会设立了化石展览馆,向游客展出样式精美的叠层石化石。览馆虽然面积不大,却放有20多块叠层石,石头剖面上有多种菌藻类沉淀下来的精美图案,令人赏心悦目。

  依托叠层石化石资源保护,丁利带头在村里发展高端民宿,村内现在已发展农家院7户。用丁利的话说,过去十年间,他已经从开山采矿的头儿变成了守山致富的头儿。

  时空隧道

#p#分页标题#e#

  天津市地矿测试中心专家张晓飞一直参与铁岭子村叠岩石保护和研究,在她看来,铁岭子村成为京津冀首个“化石村”,只是保护和发展的一个开始。

  “从2014年至今,全国已经有20个‘化石村’,如湖北远安落星村,以保护湖北鳄类和鱼龙类化石为主;四川自贡土柱村,以保护恐龙化石为主。这些都已经在结合化石保护发展旅游上获得了成功,所以铁岭子村未来的发展有经验可循。”张晓飞说。

  铁岭子村两侧的山上,叠层石形态各异,有的呈锥形,有的呈柱状,有的像一面石壁或一堵墙,上面不可名状的图案,令游客可以真切感受到地质年代的生命律动。置身其中,仿佛穿越了亿万年的时空隧道。

  “这些‘有记忆的石头’不仅有审美价值,而且有科普研究价值,它会让游客思索,地球早期生命家园是一种怎样的景观;袒露在大地上的‘岩石史书’藏着哪些沧海桑田的故事等。”张晓飞告诉记者,因为铁岭子“化石村”具备这些特征,未来学研游可以作为一个发展方向,拥有广阔的前景。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