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外卖么?清明上河图就有场景

网络 admin 2019-02-02 22:26  阅读量:16626   

  尤其是北宋南宋,上至皇帝,下到市民,都懒得在家里做饭。据史书记载,孝宗赵构经常派宦官到市场上“宣索”李婆杂菜羹、贺四酪面、臧三猪胰胡饼、戈家甜食等外卖,而且“直(值)一贯者,犒之二贯”,小费给得很大方。

  天子带头不在家里吃饭,市民们也就跟着懒得下厨。“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菜”。也就是说生活条件好的家庭家里基本不买菜,都是到外面下馆子的。甚至还可以派个家丁先去饭馆、酒楼点菜,“逐时施行索唤”,然后再由专人乘车送上门来,送到家了再给钱。如果和某家店关系好,餐具和食盒甚至都能留在府上,第二天伙计再来拿。在妇孺皆知的名画《清明上河图》中,画家就不忘加了一个送外卖的饭店小伙计,挎着食盒匆忙行走,十分逼真。  

  到了明清,北京、南京的酒馆服务就更周到了,不但送菜的时候准备了一次性的杯盘,甚至还可以登门到府上办宴席,称之为“筵会假赁”。租赁器具,供应酒菜,从下请书(请帖)到安排座次、桌前执事等等,酒楼都会派出专人承揽备办。贵客来了,先“提瓶献茗”,入座饮茶一杯,再端上“看盘”,开始点酒菜。有传菜的伙计记唱念报给厨房,厨房里有“铛头”记录在案,依次烧菜,须臾,“行菜者左手三碗,右臂自手肩驮叠约二十碗,散下尽合各人呼索,不容差错”。可以说,主人只要不差钱,不费一丝一毫的事儿就可以在家里大宴宾朋,之后还不用刷锅洗碗,真是不亦快哉。

  难怪梁实秋先生在《雅舍谈吃》中感叹:“论到吃,怎么吃,如何吃,还要吃得好,吃得妙,吃出花儿来,中国人天下第一。”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