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疗护 让患者有品质有尊严地离去
让患者有品质有尊严地离去
安宁疗护 逝者和生者两相安
这个病区只有六张病床,常年处于一床难求的状态。来到这里的每一位患者,都将踏上人生的归途。对于他们来说,在这里度过生命中的最后一段时光,是安静而又祥和的。
这里就是海淀医院安宁疗护病房。病房主任秦苑说,在中国,优生优育已经做得非常出色,但是优逝至今还几乎是“白板”一张。其实,让病人能够“走得好”也是医学的任务之一。
让生命的最后时光变得更温馨
海淀医院安宁疗护病房设在肿瘤血液科病房里。这里一共有两间病房,6张床。两年前,这里成为北京市第一个在三级医院中试点的安宁疗护病房。
70岁出头的老李刚刚住进这间病房,粉色的帘子间隔出相对私密的空间。刚刚住院的患者,需要由医生进行评估。老李坐等在病床旁的椅子上,猫着腰,大口喘着粗气,老伴儿只能拍拍他的后背,给他些许安慰。作为一名癌症晚期患者,老李被剧烈的癌痛折磨得一刻都不得安宁,求生的欲望已经被疼痛折磨得变成了“求死”。然而,一天之后,老李就像变了一个人,穿着病号服,在走廊里悠闲地散步——经过医生的评估,再进行对症治疗,让他苦恼的晚期癌症疼痛被“镇”住了。他轻松惬意地享受着体内难得的宁静,仿佛刚刚从炼狱回到人间。
安宁疗护病房,看上去与医院里普通的病房区别不大。但实际上,在这里住院的多数患者都是预计生存期只有两三周的疾病终末期患者。不过,这里没有呼吸机,也没有除颤仪,更没有重症监护室里各种各样的维持生命体征的医疗设备。接受安宁疗护,意味着患者主动放弃了“有创抢救”,选择自然地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而安宁疗护的过程不仅致力于减轻病人的痛苦,更关注给病人和家属的精神带来安慰。像老李一样,每一位患者住院之后,都会进行整体评估。秦苑说,每一位患者基本的检查结果出来之后,都会常规地召开一个家庭会议。“安宁缓和医疗有一个特别明确的理念,就是‘以患者所希望的方式提供照顾’。”医生护士在为患者提供支持的时候,首先要了解病人,要知道这个患者需要什么。只有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更精准地帮助到患者。而每个人又是独一无二的,他的成长背景不一样,他的生活阅历不一样,他的思想认知不一样,他的心愿当然更不一样,他的家庭同样也是独特的。正因为如此,才会为每一个患者召开家庭会议。
让患者“走得好”也是医学任务
来到安宁疗护病房担任主任之前,秦苑是肿瘤血液科的一名医生。在医院工作的30年间,肿瘤血液科里总是人来人往,有些人治愈了,更多的人是几进几出,最终财散人亡。2008年,肿瘤血液科病房里有一名患者去世了,她的儿子感慨地和秦苑说:“我算看明白了,我妈这是罪遭完了,钱花完了,人也走了。”
听到这句话,秦苑感觉特别受挫。“那一年我45岁,我觉得是痛苦的45岁。”后来,秦苑知道,“最痛苦的45岁”其实是“职业创伤”。“我感觉自己如此辛苦、如此努力,然而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患者最终死亡,却无能为力。”2012年,秦苑到台湾地区学习安宁疗护。“第一次接触到安宁缓和医疗,我就知道后半生应该干什么了!”
从台湾学习回来之后,一起去学习的13个人成为了“种子”,将安宁缓和疗护的理念带到了各自所在的医疗机构。2016年下半年,恰逢北京市卫计委发出“关于遴选临终关怀试点单位的通知”,秦苑下定决心找院长张福春“游说”尝试开设安宁疗护病房。按照我国目前的医疗体制,安宁疗护病房的每一张病床实际上都是赔钱的。秦苑精心准备了课件,按照约定时间走进了院长办公室。没想到,还没等她开始游说,院长就同意了。张福春知道安宁疗护的社会需求很大,安宁照护的理念对医院、患者、社会都是有益的。6张安宁疗护床位,成为了安宁疗护理念的“试验田”。
#p#分页标题#e#2016年10月,安宁疗护病房开始筹备。2017年3月6日,正式开诊。到今年3月,海淀安宁疗护病房试点整整两年,秦苑做了一个盘点:两年间,安宁疗护病房共诊治患者300余人次,患者及家属满意度100%。秦苑一直说,安宁病房的今天离不开医院的支持,离不开兄弟科室的帮助,离不开所有“安宁人”兢兢业业的付出。
秦苑认为,每个人都终将离开,死亡不可避免,让患者能够“走得好”也是医学的任务之一。“既然现代医学没有能力把患者留下,那就让他有品质有尊严地离去。”
让患者和家属“生死两相安”
安宁疗护病房刚刚开诊的时候,也有很多患者家属感到困惑,“来这里是不是就是等死?也不上呼吸机,不做气管切开,家属岂不是愧对患者?不给患者用最好的药,将来他离开了,我岂不是要愧疚一辈子?”经过解释,患者及家属逐渐懂得安宁疗护的核心在于“为人解决痛苦”,主张尊重生命落幕的自然过程,是既不提前,也不推迟的“自然死”,是尊重患者自主权的“尊严死”。
在安宁疗护病房,每一位住院的患者都会得到生理、心理、灵性和社会多方面的支持。作为安宁疗护的医生,不仅要照顾患者的需求,还要对家属做心理疏导。秦苑记得有一位93岁的老年癌症患者,“老人头脑清晰,自己想得非常明白。”这位老奶奶住进病房就告诉秦苑,知道自己得了治不好的病,“你们别折腾我,什么措施都不要,好好地把我送走,就好了。”老人的态度非常明确。但她的儿子不接受安宁疗护的理念。秦苑和照顾团队人员对家属的心情表示理解:“我看到您非常的不舍,因为母亲是您至亲的人。但生命是她的,我们愿不愿意支持她自己的选择?”后来,老人的儿子想通了,明白了“放手也是爱”,让母亲“不折腾”地离去。
每一位住进这里的患者,都会感到轻松,人也变得更加平和,不再拧巴,不再纠结。他们不再孤独面对死亡,开始逐渐接纳死亡。秦苑常说,从事安宁疗护的人,实际上就是生命末期的守护者和摆渡人。在整个照护过程当中,医生最大限度地聆听患者,让患者感受到至亲和照顾团队不离不弃的陪伴与坚持,没有遗憾。病人走得安详,活着的人也会因此而安心。安宁疗护病房经常收到患者家属送来的感谢信和鲜花。他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安宁疗护病房让他们感受到亲人的离去是“善终”。不仅患者能平静地离去,患者家属也可以平静地面对亲人的离去。这是心灵的安宁,是逝者和生者两相安,真正的“生死两相安。”
从安宁病房开始创办的那一天起,一直到今天,秦苑的办公桌上始终有一份长长的排队住院名单。名单上的所有人期待着可以早一些住院,可以在离世前停泊于此,在这里寻找到归途中的安宁。
本报记者贾晓宏 通讯员 杨丽媛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