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三代火车司机,用劳动创造中国速度

网络 刘洋 2019-05-02 18:50  阅读量:16559   

从蒸汽火车到动车高铁,“杨家将”三代火车司机,用劳动创造中国速度

五一劳动节的小长假到来了

举家出行的你

享受着高铁动车

提供的“中国速度”

在这举世瞩目的成就背后

是一代代中国铁路人的辛勤付出

在这个歌颂劳动

享受劳动果实的日子

让我们走进三代火车司机之家

认识一下铁道上的“杨家将”

从蒸汽机车的煤烟中走来

杨家四代铁路人

三代都是火车司机

在山西太原机务段

这个“火车司机世家”

几乎无人不知

被称为南同蒲铁路线上的“杨家将”

杨家祖孙四代

杨凤翔、杨庆堂、杨子华、杨玉峰

都是铁路职工

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

到今天的复兴号动车组

他们见证了铁路的历史变迁

也见证了中国铁路的高速发展

“杨家将”三代火车司机,用劳动创造中国速度

△杨庆堂

杨庆堂今年80岁

他的父亲杨凤翔

曾是新中国首个春运的服务者

杨庆堂至今仍记得

父亲总是夜半被叫走

特别是春节前后

1954年

首个春运开始

当时南同蒲线上

牵引运用机车

以斯勒5、解放6型等蒸汽机车为主

大多是历经战乱后

拼凑修复的日本机车

配件短缺、毛病不断

蒸汽机车检修工作相当繁重

杨凤祥和同事们

要尽全力保障机力供应

杨庆堂记住了父亲劳动的样子

父亲去世后

他中断学业

从火车司炉做起

后来考上火车司机

成为南同蒲线上

首批驾驶国产“建设型”

“人民型”蒸汽机车的火车司机

“干司炉

上车前要在模型煤箱上

进行大量投煤练习

要求10分钟铲280锹煤

投入炉膛要均匀准确

炉门的闭合和铲煤的节奏要协调”

尽管退休多年

说起当年的业务

杨庆堂仍如数家珍

当时,每个班次仅配

副司机和司炉两人

人工铲的煤

要烧掉三四吨

途中,四季还得瞭望信号

拉小水泵上水

配合司炉烧火

杨庆堂说

要干好火车司机不容易

既要有技术

还能吃大苦

1970年

杨庆堂得到一块怀表

目的就是实现准点到达

内燃机车来了

“杨家将”三代火车司机,用劳动创造中国速度

△杨子华

杨子华今年54岁

1984年参加工作

当年父亲把这块怀表交给他

也把安全行车

准点到达的使命

传递给了他

如今再过一年

杨子华也要退休了

比起父亲

杨子华的驾驶环境有所改善

但车轮与铁轨碰撞

噪音很大

驾驶室密封性差

正副司机沟通主要靠“吼”

从1997年到2007年

中国铁路

前后经历6次“大提速”

20世纪末

我国铁路平均时速仅五六十公里

到第六次提速完成

主要干线开始以时速200公里运行

“杨家将”三代火车司机,用劳动创造中国速度

在这大发展的时代里

杨子华兢兢业业地劳动着

他希望在结束35年司机生涯的时候

也能像父亲一样

做到零事故

而今

杨子华把怀表

传给了他的儿子杨玉峰

我是第四代,我是高铁一代

“杨家将”三代火车司机,用劳动创造中国速度

△杨玉峰

杨玉峰今年28岁

如今

他已经与父亲并肩作战

成为机务段行车三队

最年轻的指导司机

今年春运

杨玉峰同时担负起13个机班的工作

日常业务指导、技能帮教

安全盯控工作有条不紊

其实

杨玉峰一开始

并不愿意入这行

打小就看到父亲工作辛苦

常不着家

春节更是难得团圆

他曾向家人表态准备创业

然而

适逢铁路系统招聘火车司机

在爷爷、爸爸劝慰、鼓励的“夹攻”中

杨玉峰悄悄跑去参加了招聘考试

一切出乎意料的顺利

杨玉峰不但成绩优异

还凭着自己的努力

从众多司机中脱颖而出

成为指导司机

这也促使他暗下决心

继续报考高铁司机

“现在我看到站台上

那么多期待回家的人

坐上我开的车

明显感觉车比平时重了

而我就是那个送他们回家的人”

几十年间

中国铁路

在一代又一代铁路人的劳动中

日新月异

从时速40多公里

到90多公里

再到和谐号、复兴号的

最高350公里

每当佳节来临

辛勤的劳动者们

在中国速度中

奔向与亲人团聚的幸福

我们都骄傲地感受到

劳动的尊严

劳动的幸福

劳动的强大力量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