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养老引入“高端智库”
养老资讯
北京养老引入“高端智库”
【关键词】智慧养老、就近养老、家庭养老床位
近日,“2019智汇养老北京高峰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堂召开。北京养老行业协会与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为北京养老注入“高端智库”。
据了解,人大首发院是北京市首批首都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而北京养老行业协会是极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行业协会,其会员单位包括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等多种业态,全市528家养老机构、680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已有绝大多数成为协会会员。
未来,双方将在相关领域共享行业案例资源和行业数据库,对老龄产业发展、行业政策进行前瞻性、针对性研究,共同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推进智库成果转化落地。
智能表叫好不叫座
设计应以人为本
包括一些智能手表在内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对于老年人来说“叫好不叫座”。谈到备受关注的“智慧养老”话题时,全国老龄办党组成员、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吴玉韶提出,很多智慧养老产品没有真正以老年人需求为本的理念,没有真正考虑老年人的生活习惯、使用能力、个性化需求,玩概念、玩噱头,“很多可穿戴场景站在成年人设计的角度,设计很好,但是其实没有考虑到老年人现实需求,所以不受老年人欢迎,这是不够以人为本。”
他表示,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现代新技术为传统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智慧养老要真正以老年人为本,读懂老年人真实有效的需求,落实到为老服务的每一个环节中去,“不能玩概念、玩花样、玩噱头,要把智慧养老有机融合到养老服务的全过程、全领域中去,并加强标准统一和规范建设。”
吴玉韶认为,包括居家照护、智能出行、安全保护、健康管理,以及精神关爱,在传统养老的五个难点上,智慧养老有可能实现突破。例如,一部分的居家照顾有望通过智慧养老实现替代;未来无人驾驶和智能辅具实现之后,老年人出行便利度和无障碍的程度将大幅度提高。此外,人的陪伴虽不可替代,但智慧养老VR技术、远程陪伴等等,可以部分缓解老人精神关爱的需求。
北京搭建就近养老体系
实现长期照护服务
近日,《北京青年报》报道了北京养老机构并非“一床难求”,90%的养老机构有大量空床。而造成“一床难求”感觉的真正原因是,能匹配企业养老机构高收费标准的需求人群比例非常低。针对这一热点话题,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委员、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在论坛中表示,北京正在搭建就近养老服务体系以及区域养老服务联合体,以期解决这一矛盾。“就近养老”是老年人服务和医疗服务的结合,通过区域养老联合体在一个区域当中实现。政府部门希望实现就近可及、服务多样、普惠公平的服务。它包括以失能为特征的长期照顾体系以及连续、无障碍的宜居的环境等。
今后北京对于养老床位的表达应该是“三张床”:第一是提供集中养老的养老机构的床位,是“周边”的概念;第二临时托养的床位,是“身边”的概念;第三是家庭养老床位,是“床边”的概念。其中,家庭养老床位是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在家中的一个综合集成。“这个集成也是我们这些年共同推进的。我认为最后真正成果浮现、提供在北京市民面前的就是家庭养老床位。”李红兵表示,核心要基于养老照料平台、驿站平台向家庭连续的汇集和输送服务,实现各类长期照护服务。
#p#分页标题#e#他强调,就近养老不能让老年人在一个一个空间当中获取不同的服务,而是让更多的服务在一个空间当中,让老年人能够获得连续的服务。“这是我们面临的难点,但也是必须突破的一点。”
文/本报记者 陈斯
相关
国家和北京老龄医养社会组织“牵手”
近日,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医养结合与健康管理委员会与刚刚成立的北京市老龄产业协会健康医养专业委员宣布合署运行。集养老院、护理院、养老俱乐部于一体的养老综合体等三个老龄健康医养项目签约落地。
据了解,中国老龄产业协会设立医养结合与健康管理委员会已多年,北京市老龄产业协会健康医养专业委员会筹备已久,近日正式成立。两机构同为协助政府完善社会老龄化养老医疗服务的智囊团队,同是为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提供社会服务的平台。为整合资源,更好发挥协会作用,近日,两个协会决定将两个分支机构合署运行。
同时,北京市老龄产业协会与国投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中铁建公寓管理有限公司、北京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三个老龄医养健康改造和开发落地项目。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这些项目将在老年用品、护理人才培训、资源对接等方面以及综合养老示范基地建设、智慧健康养老公寓推广、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等方面开展合作。此外,还将围绕试点建设康养护综合示范基地,共同探索建立包括养老院、护理院、养老俱乐部、卫生服务中心等于一体的养老综合体。
文/本报记者 陈斯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