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儒学专家安乐哲:一生都在“翻译中国”
中新社甘肃张掖5月10日电 题:美国儒学专家安乐哲:一生都在“翻译中国”
中新社记者 南如卓玛
白皮肤、蓝眼睛的国际知名汉学大师、美国人安乐哲身着正装,与一群中国学者站在一起,十分显眼。他用流利的汉语侃侃而谈,不时引用《论语》等古文经典。
5月9日,在甘肃张掖举行的国际儒学联合会高端论坛上,他站在台上,用汉语完成了一场关于弘扬中国儒家思想、解析中国哲学的演讲。
他很享受这样和中国人在一起的时刻。“我家老二小时候,我在北京大学教书两年,他就读北大附小,是学校里唯一的‘老外’。”72岁的安乐哲回忆过往时笑了起来,他起身向记者演示,孩子和中国学生勾肩搭背上下学、熟络而又在人群中很显眼的一幕,十分可爱。
1966年,18岁的安乐哲从美国加州雷德兰斯大学赴中国香港学习一年。“那时候,西方人不了解中国,感觉只是‘遥远的东方’,而我当时是个喜欢写诗的年轻人。”出于增长见识、丰富阅历的初衷来到中国,他迷上了中国儒学。
“我很喜欢中国人与人之间的热情关爱,注重家庭关系的传统。”从此,安乐哲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后辗转于哥伦比亚大学、台湾大学、伦敦大学、剑桥大学等学府求学,取得中文硕士、博士学位和中国哲学硕士、博士学位。
安乐哲的一生都在“翻译中国”。《论语》《孙子兵法》《淮南子》《道德经》等中国经典书籍被他翻译后,在西方学界引起广泛关注。
安乐哲任教的美国夏威夷大学,是当年国际上唯一开设中国哲学专业的学校。“说中国没有哲学简直是一个笑话!”他常常与西方人据理力争,不断讲解儒家思想、传统文化背后的“中国智慧”。
安乐哲对早期西方传教士、或中国学者“为了让西方人理解而用西方语系”翻译的中国儒学经典“耿耿于怀”。他认为,那些流传在西方、带了基督教“影子”的儒家思想是一种“偏见”,一定要让中国传统“讲自己的话”。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国文化日渐被海外民众所了解和喜爱。就连安乐哲在美国夏威夷大学任教的中国哲学专业,西方学生也逐年增多,这一专业毕业生也变得抢手。
他认为,当前,人类面临全球性的危机,比如全球变暖、缺水、环境破坏、收入不平等、能源短缺等等,这意味着个人主义价值观、意愿和行为必须发生改变,儒家价值观不失为当今可选择的文化资源。“不同文化沟通和理解,才能推动合作双赢,共同解决当前面临的困境。”(完)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