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阅读也可以有深度
前不久,2019年中国数字阅读大会在杭州举办,数字阅读与5G相结合的尝试打造出鲜活的沉浸式体验,数字阅读的发展前景不容小觑。与此同时,也有很多人担忧,数字阅读太碎片化、肤浅、缺乏深度了。然而,数字阅读难道真的不能有深度吗?
我们当然理解为什么很多人喜欢读纸质图书。翻动着书页,感受迎面扑来的书香气,正如作家苏童所说,“纸质阅读是生活的一种诗意”。作家王蒙也认为,网络时代的阅读固然有好处,但是用浏览替代阅读,用数量替代质量,人云亦云的风气会让大家不太爱动脑筋。的确,纸质阅读能避免各种广告消息的干扰,让人全身心投入,网络时代的信息良莠不齐,大家也确实喜欢跟风,缺乏独立思考。但是,这并不能全然否定数字阅读的价值。
数字阅读同样可以有诗意,像现在的一些阅读器,不仅具有仿真的纸质效果,而且同样能不被人干扰。再者,如果选择看的文章质量高、有深度而且文字还精炼,一样可以引发读者的深思。假设一个人,看到一条信息后全盘接受,读到一篇文章后囫囵吞枣,即使面对的是纸质书,也不能够达到深度阅读。从这个角度看,其实阅读方式、阅读载体并不能决定人们能否深度阅读,只有当思考成为一种习惯,让逻辑和批判意识自动化,才能坦然面对数字阅读。
很多人责难数字阅读的碎片化,认为碎片化影响了深度阅读。事实真的如此吗?其实,碎片化给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一篇简短的文章里清晰、简洁地表达观点?如何能够在几分钟之内吸引读者?如何避免文字空洞?处理好这些问题并不是容易的事。在数字阅读时代,我们更应该学会挑选优质的文章。短而优质的文章不仅节省时间,而且能在每天几分钟的积累下慢慢培养读者的思辨意识,这是数字阅读带给我们的福利。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碎片化对经典阅读不利。碎片化阅读怎么能把《红楼梦》读好呢?其实,即使每天只看到了几段文字,但是抬起头的那一刻,把这几个小片段回忆了一下,这些文字就留下了,而不是成为过眼云烟。开卷有益,积少成多,不管读什么,读完后去回忆去思考,才是有质量的阅读。
可见数字化阅读同纸质阅读一样,都可以有深度,关键在于你是不是一个爱思考的人。深度阅读不在于读了多厚的书,多长的文章,而在于我们能否保持持续思考。数字阅读以便捷的方式正不断塑造着我们快速思考能力和辨识速度,这是我们应该看到的。在写作时代和出版形式都发生复杂的新的时代,我们可以充分开发数字阅读的渠道,以之丰富和补充我们的阅读。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