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金寨县教学点:学生上学需“翻山越岭”

网络 刘斌 2019-05-17 20:52  阅读量:16842   

  中新网合肥5月17日电 题:安徽金寨县教学点:学生上学需“翻山越岭”

  记者 张强

  教室前竖着一杆国旗,随风飘扬;屋里摆放着1张讲桌和6张课桌,图书架上的几摞书籍已有些破旧,房屋角落散落着一些杂物;屋里虽没有装修过,但干净、明亮,老师认真地讲着课,学生聚精会神地听。

学生们在认真听讲。 张强 摄

学生们在认真听讲。 张强 摄

  这是安徽省金寨县汤家汇镇泗河实验学校孙山教学点。在金寨,类似这样的教学点还有200多个。

  金寨县位于皖西边陲、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是安徽省最大的山区县、库区县,学校散落在山区、库区里,具有点多、面广、人少等特点。金寨县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相关负责人陈文同介绍:“我们的山大,有的人家离学校有好几十里山路,孩子又小,不得不就近设立教学点,方便孩子们上学。”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发展,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多,留在当地上学的学生越来越少。这不得不要求重新调整布局教学点。今年以来,金寨县已撤掉或合并11个教学点。

泗河实验学校孙山教学点共有六名学生,分三个年级。 张强 摄

泗河实验学校孙山教学点共有六名学生,分三个年级。 张强 摄

  陈文同说,一般出现“一师一生”情况,教学点就会被取消。如果有教育需求的,被取消的教学点也还会被重新设立。“‘一师一生’教学点的撤销,当地教育部门也是做了大量工作,不能让学生没有学上。”

  从金寨县城驱车到孙山教学点要近两个小时。一路上山路蜿蜒,层峦尽绿、百鸟争鸣,随处可见的映山红点缀其中,随手一拍都可作屏保。教学点所在的孙山被群山包围,在当地的山脉中算是“小个子”了。

教室一角的图书,整齐的摆放着。 张强 摄

教室一角的图书,整齐的摆放着。 张强 摄

  “80后”小伙冯学涛是本地人,也是孙山教学点唯一的授课老师。2016年,在外读完师范的冯学涛,决定回家乡当老师,他通过教师定编考试考入泗河实验学校,在泗河实验学校占山教学点任教。2018年,冯学涛接棒上任老师来到孙山教学点任教。

  冯学涛的未婚妻也是泗河实验学校的教师。回乡任教成为他们姻缘的红线。冯学涛说:“当初想着为家乡教育贡献一点力,就回来了。人都希望往好的方向发展,但如果教学点需要我们,我们也会考虑留下。”

学生在上课。 张强 摄

学生在上课。 张强 摄

  冯学涛不仅是孩子们的学业老师,还是他们生活上的老师,陪伴他们成长。每个孩子的生活习惯、家庭情况,都了如指掌。“学校位于当地通往河南的主要山路通道边,车来车往的,他们出去上个厕所,我都要跟着。家长把孩子放在我这,我就要对他们负责。”

  教学点的课程以语文、数学为主,自然、道德与品质、音乐、体育等课程也兼顾。教室里配备了电视,冯学涛还把自己的电脑、音响带来了,让孩子们能够实现多媒体教学。“但这里条件确实艰苦,音乐、体育等课达不到城里的水平,课余生活很单调。”

冯学涛在给学生讲题。 张强 摄

冯学涛在给学生讲题。 张强 摄

#p#分页标题#e#

  冯学涛介绍,教学点一般只有幼儿园和二年级,三年级以后就到山下中心学校上学。“咱们教学点有6名学生,一年级、二年级和幼儿园放在一个课堂,称之为‘混龄班’。当一个年级上课,另两个年级自习,轮换着来。”

  留在教学点读书的多为留守儿童。他们中有的是单亲家庭,有的是贫困户。父母外出打工的,就跟随爷爷奶奶生活。

泗河实验学校孙山教学点在群山之中。 张强 摄

泗河实验学校孙山教学点在群山之中。 张强 摄

  5岁的小涵(化名)是个性格活泼开朗的小女孩,因为年龄不够,只能在教学点上“幼儿园”。小涵每天从家里到教学点,都要走五里多的山路,有段路坡度逼近垂直。奶奶心疼小涵,就每天背着她,送她上下学,顺便在教学点给孩子们做饭,挣点外快。

孩子们在吃午饭。 张强 摄

孩子们在吃午饭。 张强 摄

  最近,奶奶总是很早把她送来,因为此时正是采茶好时节,为了能多干活多挣钱,奶奶把小涵送到教学点便赶回去采茶叶了。奶奶摇着头说:“要不是家里情况特殊,谁会把这么小的孩子放在这里!”(完)

泗河实验学校孙山教学点位于安徽省金寨县汤家汇镇。在金寨,类似这样的教学点还有200多个。 张强 摄

泗河实验学校孙山教学点位于安徽省金寨县汤家汇镇。在金寨,类似这样的教学点还有200多个。 张强 摄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