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想当科学家”成为更多孩子的理想
新华社记者岳冉冉、董雪
“我想当科学家!”当孩子们喊出自己的理想,群英荟萃的科技天地、群星闪耀的浩瀚星空都会为他们留出一席之地。当5月30日的“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与“六一”相遇,如何让更多孩子沐浴科技之光、生长在科学土壤,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你小时候也许有过当科学家的理想,老一辈以为是儿戏,然后,你成为了现在的你。今天当你的孩子也郑重地说出“我想当科学家”,你要坚定地回应:“宝宝,有志气!”
即使这是一句不经意的童言,我们也要把它看作是孩子心底生出的一颗科学之种。我们应该为之欣喜,更要鼓励、保护好那颗娇嫩的种子,给它创造生根发芽的机会。因为,自幼心怀科学梦想的孩子,将来即使没有成为科学家,长大成人也一定会具备科学精神、科学素养——这正是一个立志于实现伟大复兴的民族不可或缺的。
当科学家要能创新、敢质疑,在孩子们筑梦的路上,有些地方需要我们留意:当他问出“为什么”时,请鼓励他去思考;当他拿出小发明时,请赞美他的创造;当他的回答不是标准答案时,请试着理解与鼓励。
永远不要低估孩子小脑瓜里装着的“财富”,那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追根究底的好奇心、不可思议的创造力……这些“宝贝”都是开启科学大门的密钥,但这些品质又像晶莹剔透的露珠,珍贵易碎,需要我们倍加爱惜。
为孩子们当科学家的梦想铺路搭桥,需要集全社会之力,营造爱科学、学科学的氛围,让科技工作富有吸引力,创造条件让孩子们用科学的眼光观察、审视这个世界。
当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黄大年都成为孩子心中的偶像;当科技馆、实验室成为孩子思考、实践的主场;当院士、教授、研究员成为孩子前行路上的“船长”;当7天的全国科技活动周变成300多天的科普日常……如此,孩子们心底那颗科学的种子,一定会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