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路怎么走?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路怎么走?——来自2019金融街论坛年会的观察和思考
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 题: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路怎么走?——来自2019金融街论坛年会的观察和思考
新华社记者李延霞 张千千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中国应该建立什么样的金融体系?在日前举办的2019年金融街论坛年会上,来自监管层、学术界的权威人士进行了探讨。
“目前我国金融体系在若干方面不太适应经济增长动能的转换,要加快与新增长动能相配套的金融改革与创新。”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说。
他认为,要放宽准入,发展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要为企业兼并重组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集中度,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企业成长所需要的金融服务。
“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从根本上说是金融供给不适合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金融供给和需求矛盾的具体体现。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和直接融资问题,是现在最重要的任务。”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认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增加机构、增加贷款、增加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说的是生产要素层面的事情,着眼于提升劳动力、土地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终目标是通过金融结构的调整,通过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推进技术进步和体制机制创新。”
李扬认为,利率、汇率、国债收益率曲线的有效形成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这决定了我们市场是不是能够获得准确信息,是不是能够有效配置资源。如果一些参数不准确的话,会误导资源配置。”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涉及融资结构的问题。“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关系,大家谈得比较多的是比例问题,其实更重要的应该是它的组成要素,不同的功能定位。如果组成要素和不同的功能定位能够优化,就能满足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多样化的金融需求。”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肖远企表示。
他认为,一国整体融资结构的安排,往往内生于经济社会体制多种因素,与这个国家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实体经济需要、制度体制环境、金融消费习惯以及传统文化都有关系。世界上不存在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融资结构,只有适合本国国情的金融体系才是最优的,也才能对实体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面。北京金控集团董事长范文仲认为,伴随未来金融竞争重点的改变,国家和城市的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核心金融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
他建议,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是做好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无论中央还是地方政府,都要把金融基础设施规划置于城市发展规划、交通发展规划同等重要的高度,制定兼具前瞻性和公平性的数据资源分配使用方案,让金融基础设施从规划开始,就具有正确的导向。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