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首次聘请10位“特邀观察员”

网络 王林 2019-06-03 01:25  阅读量:5737   

  生态环境部首次聘请10位“特邀观察员”
  及时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新京报社社长宋甘澍作为媒体代表当选“特邀观察员”

生态环境部首次聘请10位“特邀观察员”

  昨日,为迎接世界环境日,“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主题展示活动在中国儿童中心举行。两名孩子在“小木屋”内游玩。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生态环境部首次聘请10位“特邀观察员”

  新京报社社长宋甘澍(右)作为“特邀观察员”代表发言。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是今年世界环境日主办国。昨日,“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主题实践成果展示活动在京举行。活动现场首次聘请10位“特邀观察员”参加今年的世界环境日主场活动,生态环境部宣教司司长刘友宾表示,今年是生态环境部首次聘请特邀观察员参加环境日活动,是为了感谢社会各方对环保工作的支持,也希望能及时听取来自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

  新京报讯 6月2日,“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主题实践成果展示活动在京举行。在6月5日世界环境日前夕,生态环境部首次聘请10位特邀观察员,听取来自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他们中既有媒体代表、社会组织代表,也有社区代表、环保工作者等。10位“特邀观察员”中,新京报社社长宋甘澍作为媒体代表当选。

  中国是2019年世界环境日主办国,6月5日,生态环境部和联合国环境署将在浙江省杭州市联合主办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

  6月2日,中国儿童中心的园区草坪上,一座建在树边的“小木屋”颇受孩子们欢迎。攀爬架、沙坑、秋千、秘密小屋,“小木屋”的每一处设计都童趣十足。走进“小木屋”,内墙是一幅色彩明亮的大型“自然笔记”涂鸦。

  “小木屋”是生态环境部与中国儿童中心共建的生态环境教育基地。“自然笔记”的创意,来源于今年年初举行的全国青少年自然笔记大赛。来自全国各地的少年儿童以手绘形式记录下对自然事物和现象的观察,并手写上自己的观察体验心得。

  亮点1

  “特邀观察员”参加主场活动

  活动现场首次聘请10位“特邀观察员”参加今年的世界环境日主场活动,10名特邀观察员分别为原北京市环保局新闻发言人杜少中、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负责人马军、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副院长郐颖波、新京报社社长宋甘澍、人民日报海外版“侠客岛”特约评论员陆琼、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秘书长王瑞合、新浪微博高级副总裁曹增辉、北京市育英学校副校长安维芬、北京富群社会服务中心负责人于现荣、北京市西城区居民代表王津。

  生态环境部宣教司司长刘友宾表示,今年是生态环境部首次聘请特邀观察员参加六五环境日活动,是为了感谢社会各方对环保工作的支持,也希望能及时听取来自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

  作为特邀观察员中的媒体代表,新京报社社长宋甘澍表示,将继续发挥作为机构媒体的专业性和影响力,通过专业表达、深入调查,去记录环保人的辛劳和奋斗,体现国家环保事业的发展。同时,通过公开报道,呼吁更多人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行动中来。

  宋甘澍说:“环境关乎每个人的切身体会,环境的改善需要每个人共同参与。去年,我们加大了环保在民生领域的报道力度,报道不仅涉及重大政策出台、环保整改的成绩和细节,还有来自中央环保督察组现场的深度调查。今年我们也特别推出了生态环保特刊,既是对环境报道的一种持续集中的关注,更重要的是,通过公开报道,对公众进行呼吁,一起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p#分页标题#e#

  作为NGO代表,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负责人马军感慨道:“作为环保社会组织,我们成立之初面临着很大压力,当时环保与发展的矛盾比较突出,各方信任不足,这种情况在过去几年发生了显著变化。”他说,目前“蔚蓝地图”收集到的环境数据成几何级增长,实际上反映了中国环境信息公开取得了历史性进步,在大数据基础上激发了多方共同参与。

  亮点2

  十佳公众参与案例出炉

  去年12月,“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主题实践活动案例征集正式启动,4个月内,来自26个省市的近200个案例参加。最终,江苏“环境守护者”行动、“绿色离校”全国校园公益行动、长江源斑头雁保护青海项目、上海社区垃圾分类减量项目、光大国际环保设施整体开放、奉化生态环境议事厅、千村妇女争创绿色庭院、“菜鸟回箱”计划、陕西“行走三江三河”系列活动以及村寨生态守护行动,被评为“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2019年“十佳公众参与案例”。

  100名长期积极组织或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实践活动的优秀志愿者,被授予“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他们来自于生态环境系统、环保志愿组织、社区、媒体、企业、学校等单位,年龄跨度近90岁,在改善空气质量、投身水源保护、关爱野生动物、指导垃圾分类、普及宣传教育等领域提供了诸多志愿服务。

  “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刘德天,1991年发起盘锦市黑嘴鸥保护协会,成为“中国环境NGO第一人”,投入环保资金逾百万元,保护栖息地(湿地)50余万亩,黑嘴鸥从1200只增加至9896只。

  “垃分叔叔”张峰屹是昆明环保领域的开拓者。引导机关绿色办公,引导居民开展家庭源头垃圾分类回收,带领全市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垃圾分类……14年时间里,他几乎把所有精力和热情都投入到垃圾分类这件“天大的小事”里。

  广西防城港104岁老人黄枢余,是年龄最大的“环保志愿者”。每当刮风下雨,老人都到山里寻找被风雨刮伤的小白鹭,将它们抱回疗伤。白鹭的栖息山原是老人的自留山,自从白鹭进驻后,老人不仅没砍过一棵树,每年还要补种树木,搭建鹭食投放点和鹭巢。老人的行为带动当地成立了保护鸟类民间组织。

  现场还揭晓了生态环保主题摄影大赛、生态环保主题书画大赛和全国青少年自然笔记大赛获选名单。

  新京报记者 吴娇颖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