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五大理念 引领科学发展|林间精灵“舞”出群众新生活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保群
“嘘,别发出声响,瞧,白冠长尾雉来了。”7月27日,在罗山县灵山镇董桥村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观鸟棚内,顺着“鸟导”郭鹏手指的方向,几十位摄影爱好者捧着各色“长枪短炮”,对着刚刚飞来的白冠长尾雉,不停“咔咔咔” 地按下相机的快门。
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罗山县南部,总面积4.68万公顷。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鸟类315种,占河南省鸟类种数的80%以上,被誉为“鸟类乐园”,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白冠长尾雉种群密度居全国之首。保护区还是原国家林业局确定的首批朱鹮种群复壮及野外放归地。从2007年至今,素有“鸟类大熊猫”之称的朱鹮人工种群不断扩大,野生种群稳步增加。丰富的鸟类资源吸引大批国内外鸟类专家、摄影爱好者及旅游者慕名而来,观赏着这里五彩斑斓、鸣声各具特色的林间精灵。
“靠山吃山,靠鸟增收。鸟儿成了村民的‘财神爷’,村民成了鸟儿的保护者。”董桥村党支部书记卢明家告诉记者,随着观鸟、拍鸟人流量的增多,村里头脑精明的人纷纷做起了“鸟生意”,有的搭建观鸟棚,成为“鸟导”;有的办起农家乐,为观鸟、拍鸟者提供食宿;有的提供接送服务赚取交通费等,渐渐形成了特色的观鸟经济,带富了村民。对于大自然馈赠的这笔“财富”,也让越来越多的村民更加注重保护生态、爱护鸟类。
“找鸟,喂鸟,护鸟……这是我们每天必修的‘功课’。”提起“鸟生意”,“鸟导”郭鹏打开了话匣子,高兴地说,“干好这一行,必须得熟知鸟情,掌握鸟类知识,根据各种鸟类喝水、觅食、筑巢的生活习性,选取合适地点搭设仿生态伪装观鸟棚,通过投食、模仿鸟叫为客人引来鸟。棚内提供机位、茶水等服务,每人每天收取100元费用,一年赚几万元是没问题的。”
“这里鸟类繁多,有白冠长尾雉、仙八色鸫、蓝翡翠、寿带、蓝喉蜂虎、发冠卷尾等等, 其中白冠长尾雉最受客人喜爱。白冠长尾雉俗名地鸡,尾羽最长可达2米,飞舞起来犹如一条条‘金丝带’,漂亮极了!”董桥村王大湾白云山庄老板高尤安说道,每年3月至7月的观鸟期,很多鸟友都来这里观鸟、拍鸟。山庄从最开始提供单一的餐饮服务,到现在提供吃、住、休闲、文化、娱乐一条龙式的配套服务,都得益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鸟类资源。在发展的同时,山庄积极提供就业岗位,带动周边农民共同走上致富路。
“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来董寨,这里是观鸟、拍鸟的好地方。这次真是不虚此行,如愿以偿拍到了白冠长尾雉。”来自北京的摄影爱好者刘刚一边向记者展示自己拍摄的照片,一边说道,董寨不仅鸟类多、种群大,而且自然环境、生态资源非常好,当地村民也很文明,环保意识非常强。在这里观鸟,什么惊喜的事情都可能发生,一天下来至少能拍到六七十种鸟类,最多能拍到八九十种。
“鸟生态带来鸟经济。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做大做强以观鸟为主的生态旅游经济,让更多的农民从中受益得到实惠,日子越过越红火。”卢明家表示。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