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发展成就巡礼——平桥区篇】普惠民生奏响新乐章
美丽平桥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方志 李 海 通讯员王 友
倾听民之意、关注民之忧、化解民之困、改善民之基。近年来,平桥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和谐建设、提升百姓生活幸福指数,在教育、文化、公共服务等各项社会事业方面频出实招、狠抓落实,从老百姓最急需、最紧迫、最关心的小事细事做起,为群众排忧解难。所做甚多,我们择取一二,一斑窥豹。
留守儿童免费午餐
加大教育投入 解决学生上学难题
“你看这学校多漂亮!从今天起,你就是小学生了,以后要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平桥区龙江路小学开学当天,一年级新生李晓涵的妈妈看到宽敞整洁的校园,忍不住对身边的李晓涵如是说。今年年初,李晓涵的妈妈还在为孩子上学的事发愁,那时候龙江路小学还没有建好,而今年秋季,龙江路小学已经如期招生,解决了李晓涵和附近孩子上学难、上学远的难题。
龙江路小学只是平桥区近年来加大教育投入,解决孩子上学难题的一个缩影。
2018年以来,平桥区先后投入2.54亿元,新建区外国语中学、龙江路小学、光明路学校,迁建区特殊教育学校,增加学位近7000个,2019年秋季开学全部建成招生,城区中小学校招生压力、适龄儿童上学难、上学远的难题均得到有效缓解。
未成年人国学教育
除了建设新学校外,平桥区2018年投入5900万元对城区中小学进行改扩建,新建教学用房,扩充学位。市一中拆除老旧教学楼,新建教学用房6000平方米;市五中新建综合楼和宿舍楼,增加教学用房3000平方米,学生宿舍3000平方米;区一小新建教学用房1300平方米;区三小新建教学用房1200平方米。通过改建扩建,进一步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共增加学位3000个,基本满足学区内学生入学需求。2019年,平桥区高考一本进线率进一步提高,军队、民航招飞录取人数继续位居全省第一。2019年,信阳航空职业学院挂牌招生,并荣获“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称号。这些喜人的成果无疑都是平桥区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换来的回报。
新集村图书馆
加强文化建设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这几本《成才之路》是我给孩子买的,他看过以后,我就把图书送到镇图书馆了,图书馆给我报销了239.9元的购书款。”今年3月份,笔者在平桥区明港镇采访时,巧遇该镇居民李静将自己买的一套书送到了镇图书馆,并顺利领走了购书款。据了解,从2015年7月开始,明港镇财政每年拿出10万元开展图书回购活动,通过“个人购书,政府买单,书权归公,保管在公”的方式,从读者手中按照原价回购没有馆藏但具有馆藏意义的书籍,调动大众读书购书的积极性,培养全民阅读好习惯。目前,明港图书馆每天的借阅量超过100人次,双休日和节假日更多,达到两三百人次,图书馆里常常座无虚席。
群众看书,政府买单。明港镇在图书馆使用和管理上的创新探索和大胆尝试,折射出当下平桥区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勃勃生机。
#p#分页标题#e#近年来,平桥区十分重视乡镇基层文化建设,大力发展基层文化事业。目前,平桥区全区现有区乡两级公共图书馆19个,文化馆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街道文化中心)23个,农家书屋268个,城区文化广场4个,建成1个区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实现了基层服务点全覆盖。
2017年以来,平桥区委、区政府突出抓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强弱项、补短板。按照“七个一”标准,先后投入资金4500万元,启动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对全区270个村居(社区)文化活动室、文体广场等进行提档升级,把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各类道德实践活动、文明创建活动、全民阅读活动和群众性文体活动的舞台,建成宣传良好村风家风的阵地。投资270万元,在全区各村居(社区)绘制文化墙,建成近6.5万平方米。各村结合自身实际,力求做到“一村一典型、一村一特色”,展示当地的地方风情和村民精神风貌。特色“文化墙”不仅美化了环境,宣传了文明、传播了正能量,还传承了传统文化。
顺应新时代需求,平桥区在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经典名篇朗诵会、世纪广场文艺演出等一大批深受群众喜爱的文化活动,让群众畅享文化生活。与此同时,平桥区组建“红色文艺轻骑兵”演出队,利用图书流通车、公益电影放映队、“三下乡”等渠道,实施送戏下乡、送艺下乡、送书下乡、送电影下乡等活动。结合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内容,编排了30多个反映民生、讴歌全区干群良好风貌的作品,采取朗诵、舞蹈、小品、戏曲、歌曲、快板、民俗表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到村居(社区)开展巡演。同时,一批农业科普书籍、红色革命电影也相继送到百姓家门口。年均开展相关活动600多场次,深受群众喜爱。
如今,在平桥区,群众读书学习有场所,文化活动有计划,精神文明素质的提高,让平桥区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越发自信。
好婆婆好媳妇表彰
优化公共服务 建设美丽新农村
“以前路不好走,如今水泥路铺到家门口,出行方便多了。去年又开通了客运班车,新建了便民候车亭,让我们有置身城市的感觉,还是国家政策好呀!”说起这几年的交通变化,平桥区王岗乡三里岗村黄庄组徐启义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赞不绝口。近年来,为提高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条件,破解农民出行难题,平桥区高点定位,总体规划,牢固树立“脱贫攻坚、交通先行”的理念,建好城乡公路,使全区交通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截至2018年底,平桥区全区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1783.5公里,其中县道286公里,乡道277.5公里,村道1220公里。
2018年,为方便群众出行,平桥区投入资金1959.7万元,采取政府公开购买“村村通客车”社会服务模式,新购30台客车和延伸14条线路发往未通车的行政村,实现全区所有行政村通客运班车全覆盖目标,打通群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让城乡群众同等享受公共交通服务。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平桥区大力建设乡村公路,不仅方便了群众出行,而且还带动了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加了群众的经济收入。“过去的两年,易湾村先后修建了7.5公里的通村路和生产生活路,不仅彻底解决了百姓的出行难题,而且吸引了企业落户,引进了信阳市誉生园农业生态有限公司,就近转移就业100余人,其中包括20多名留守妇女和贫困户。”平桥区交通运输部门派驻胡店乡易湾村第一书记刘金龙说道。“路通了,客运班车通了,前来游玩的人也多起来,我们店里的收入增加了两成。”郝堂村一家农家乐的老板娘韩玉梅高兴地说。
#p#分页标题#e#打通致富路,只是平桥区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一个方面,在优化其他公共服务上,平桥区也在持续发力。2018年,平桥区新建19个安全饮水工程,实现水质检测村民组全覆盖;在全市率先实施政府购买服务治理农村垃圾,村村寨寨基本达到“三无-规范-眼净”;分类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新建乡镇污水处理厂6个、村小型污水处理工程18个;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新建公厕53座;完成10个美丽乡村示范县项目,新建和改造提升一大批村卫生室、村级活动场所、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展望全区今后一个时期工作,民生事业依然是重中之重。”平桥区相关负责人这样说,全区将集中力量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织牢民生保障网,把维护群众利益时刻放在心坎上、落实在工作中,多办利民实事,多解民生难事,让老百姓感受到发展的温度、幸福的质感,在平桥大地再次奏响普惠民生新乐章!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