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的剪纸情怀
一把剪刀下,几张彩纸瞬间变成万物精灵。87岁的肖平老人用剪刀留住故事,留住对父亲的回忆,更留下一段念想。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山阴新闻网城区祥和南院“剪纸老人”肖平的家中。老人向记者秀了一把手上功夫:只见寥寥几剪刀,两只蝴蝶就在肖老的指尖诞生了,它们随风摇曳,显得活泼而灵动。
“这是牛、马、免,十二生肖,老肖拿着剪子就可以随手剪。”谈及老伴的剪纸手艺,老肖的老伴胡菊香向记者夸赞道。胡菊香比肖老小一岁,是高中同学,两家世交,两位老人相濡以沫几十年,辛辛苦苦将六个孩子拉扯大。
只要拿起剪刀,肖老就专心致志地忙碌起来,老伴胡菊香在一旁远远地望着。这些看起来颇为复杂精细的活对于这位耄耋老人来说却很简单。植物、生肖、皮影人物……一张张彩纸,在灵巧的手中瞬间被剪成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我7岁的时候开始跟父亲学剪纸,父亲讲这个剪纸一定要有神韵。这幅《蝶恋花》当中是百花的意思,有八个蝴蝶,它们的神采都不同,要是千篇一律的话就没有那个美感。”虽然已经80多岁的高龄,但老人每天都会剪几幅作品,老人说:“经常画画剪剪,可以活动手指关节,舒经活络。”
老人对剪纸作品的要求很高,这样的好手艺,离不开他一直念叨的这个人。
“父亲要求很严,对这个剪纸一丝不苟,尤其是这个创作较难,有些东西要自己创作出来。来于生活,高于生活,父亲讲了很多的道理。”肖平回忆道。
由于历史原因,父子俩创作的3600多幅剪纸被付诸一炬。“那么多剪纸被烧了,父亲和我都很心疼,伤心了很长一段时间,父亲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从那以后我差不多有50多年的时间没剪纸了。”肖平有些酸楚。
从单位退休以后,肖老没有捡起剪纸这个爱好,而是参加了戏迷协会,经常和戏迷协会的会员们一起送戏下乡,传播地方传统文化。
5年前,肖老因眼疾生病住院,出院后身子骨大不如从前,便在家颐养天年。虽然年事已高,但老人耳不聋,眼不花,思维敏捷。去年初,老人的一个儿子带来了一本《湖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书籍,鼓励老人把剪纸重新捡起来。看到剪纸被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无疑给肖老打了一剂“强心针”。一想到父亲当年手把手教他这门手艺,老人心绪难平,思考了很多。“老肖想把这个剪纸做起来,打算整理成一个本子给子孙留着,将来是个传承,让子孙们知道我爷爷还有个剪纸的手艺,将来作为留念。”老伴胡菊香说。
肖老拉开抽屉,里面除了平日积累素材的速描本外,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剪刀,邻居装点新房,肖老帮忙制作剪纸,虽然辛苦,却乐在其中。去年孙子结婚,肖老剪了各种剪纸贴在婚房中,为孙子的新婚增添乐趣。在众人的赞叹中,老人感受到艺术的乐趣,像小孩子一样乐得合不拢嘴。
“今年七一前,我剪了40幅,我就想把党的生日这个主题表现出来,就创作了这幅《祖国万岁》。”肖平向记者展示这幅剪纸。肖老说,一把剪刀,剪不出金,剪不出银,但它是一门传统的手艺与艺术,不能丢。有人登门学习剪纸技艺或者讨要作品时,老人从来都是有求必应。“希望这种技艺能一直传承下去,希望年轻人用心去学习剪纸艺术。”肖平老人说。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