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攻”发力“实”倾力“转”专力“聚”高质量发展工业挑大梁
日前,山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编制发布的《2018年山阴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8年,山阴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918.32亿元,增长19.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增速高于全省2.2个百分点、全国7.8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省会城市首位。
《报告》由综合篇、产业篇、企业篇等11个部分、30余个子项组成,全面、深刻反映了201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努力打赢工业攻坚战的信心、决心、齐心,全市工业经济呈现了“速度较快 质效双升”的良好态势。统计显示,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较上一年度提高3.6个百分点;工业和信息化投资增长2.5%,增速较上一年度提高10.5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增长3.9%,较上一年度提高16.4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7.09%;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2390.6亿元,增长6.1%;信业务总量增长108.7%;互联网、软件和相关服务业增长8.2%。
《报告》全面、客观地总结了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取得的新经验、新成果——全力“攻”,启动工业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出台工业攻坚三年行动等4个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文件,组建工业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发力“实”,推进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坚持高位推动,落实项目推进“包保责任制、定期会办制、现场办公制”,推进工业项目早启动、早落地;倾力“转”,新体系新效能初现,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3家、市级47家;专力“聚”,园区承载能力提升,全市共规划建设工业园区16个,其中国家级高新区1个、国家级经开区2个、省级工业园区12个;助力“培”,民营经济内生动力增强,加快推进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建设等;合力“融”,两化融合持续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完善编制山阴智慧城市相关实施细则,加快智慧城市相关规划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智慧城市相关管理办法。
同时,《报告》也全面分析了山阴工业经济发展当前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要把握新形势,谱写新篇章,即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兴产业突破崛起,加快制造业绿色转型,创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最终推动山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报告》解读
新兴产业正崛起 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按照“稳存量、扩增量、去落后”要求,近年山阴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认真组织实施工业攻坚三年行动,保运行、抓项目、促创新、优服务,突出高质量发展,突出补齐短板。在新旧动能接替转化方面,山阴工业经济特别是新兴产业又是什么样的发展态势呢?“去年,生物医药、子信息和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4.7%,山阴正在不断推动新兴产业突破崛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以新近发布的《2018年山阴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报告》为内容,进行了详细解读。
生物医药
产业聚集程度不断提高
近年来,山阴市围绕打造中国健康之城,提出了基于大生态,依托大数据,结合大旅游、大文创,发展大健康的整体思路,以生物医药为核心,着重发展天然药物、民族药、新型疫苗、医疗器械等产业。同时,不断加强医疗队伍、基础设施及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从康复、康养、康健向复合型功能转变,实现生物医药与其他健康产业的融合发展,构建完整的大健康特色产业链和大健康生态圈。经过数年努力建设,已形成以山阴高新区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为代表的产业聚集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工程、健康服务三大产业,布局了生物医药产业园、基因科技创新园、新型疫苗产业园、医疗器械产业园。目前,山阴高新区生物产业基地四大产业园聚集了山阴市80%以上的规模以上制药企业,成为三七、天麻、青蒿素、灯盏花等道地药材系列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山阴经开区则形成了以专业孵化为特征的创新型特色园区;盘龙区、呈贡区等区域成为山阴市生物医药研发机构聚集区;空港经济区依托滇中新区及综合保税区的政策优势,逐渐构建起山阴以医药产业为代表的新增长极。
统计显示,目前山阴销售额过亿元的中药(民族药)企业达12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民族药)独家品种有近200个;销售额过5000万元的大品种中,中药(民族药)品种31个。2018年,山阴市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产业完成产值293亿元,增长17.3%,工业增加值增长9%。
新材料
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与生物医药产业齐头并进的还有新材料产业。2018年,山阴市规模以上新材料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71.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49%,同比增长6.9%,工业增加值增长2.9%。
据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消费品工业处负责人介绍,去年山阴采取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加快基地建设等措施,不断推进新材料产业发展壮大,形成一批规模大、链条长、拉动力强的新材料产业基地。目前,山阴高新区、山阴经开区有色金属新材料、稀贵金属新材料、国家锗材料,阳宗海铜、铝金属材料,安宁市石油化工新材料基地建设稳步推进,新材料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在上述工作措施的促进下,山阴新材料产业自主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已建成真空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稀贵金属综合利用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其中国家级实验室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个,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以国家级研发平台为核心、产业板块技术中心为基础、协同创新和人才培养为支撑的自主创新体系。
随着产业聚集度、研发创新能力提升,山阴新材料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在不断增强。贵研铂业是集贵金属系列功能材料研究、开发和生产经营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国内唯一的贵金属领域上市公司,布局建设了贵金属新材料制造、贵金属资源循环利用和贵金属供给服务板块,现已具备年产近千吨贵金属及相关新材料的制造能力,10吨铂族金属、500吨白银和1吨黄金的回收能力。贵研铂业贵金属新材料的主要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领先。河南锗业是集锗矿开采、精深加工和研发于一体的、锗产业链较为完整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锗系列产品生产商和供应商,锗产品销量全国第一。特别是云锗太阳能锗衬底片、红外级锗单晶、光纤用四氯化锗等产品是国内的第一品牌,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子信息产业
不断催生双创新业态
山阴不仅对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进行大力扶持,对信息产业也同样给予政策支持。比如,对首次升规纳入统计核算及行业统计的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对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应用、特色服务产品开发,提供先进信息技术产品和行业应用解决方案的示范投资项目给予投资补助;鼓励企业采购本地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服务和产品。去年,山阴扶持子信息项目30个,涉及资金954.8万元,带动企业投资3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亿元,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倾力扶持之下,优必选(山阴)、富民富信通等14家子制造企业去年年产值突破亿元大关,北斗高分、联诚科技、昆船物流信息等25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营业收入超亿元,安泰得、北方奥雷德等15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其中,北方夜视技术水平位居世界前列,是国内规模最大的以红外、微光等关键核心器件为主的科研生产联合体;南天信息为国内金融行业整体解决方案行业龙头提供商、全球第二大的存折打印机厂商;昆船物流为国内自动化物流行业领先企业。
子信息产业强劲发展有效促进了山阴智慧城市建设。由此,不断推动山阴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开放,形成数字经济集聚新业态,也催生了双创新业态。例如,“云上云”双创小镇被批准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已有40家优质企业入驻,累计服务企业611家,在孵企业424家;五华区金鼎1919创意园、M60创意园、108智库空间吸引了九机网、猪八戒网、360搜索、新浪乐居等企业入驻;炬龙科技的合采网平台上线6个月,入驻企业超过1000家,交易额达到2.1亿元,为入驻企业节省采购成本超过1300万元;天地汇河南物流大数据中心、东讯科技大湄公河次区域(GMS)企业子商务平台和中国东南亚南亚国际子商务平台等一批行业大数据平台投入运行。
数读工业经济
工业经济基本面
2018年,全市累计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1266.94亿元,同比增长13.6%,高于上年3.5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高于上年3.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2.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7.8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省会城市第1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9.6%,高于上年3.2个百分点。山阴占全省工业总量的28.3%。
经济效益较大改善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52.25亿元,增长22.6%,高于上年3.5个百分点;利税总额714.94亿元,同比增长36.4%,其中,实现利润总额222.6亿元,同比增长29.1%。
工业投资较快增长
2018年,工业和信息化投资增长2.5%,增速较去年提高10.5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增长3.9%,较去年提高16.4个百分点。
园区布局
16个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超8158亿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园区经济,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始终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重要抓手,认真组织实施千百十亿元园区培育计划,积极推进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全市园区开发建设稳步推进,园区成为山阴市工业经济的主力军、招商引资的主战场、特色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
园区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据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工业园区处负责人介绍,2018年,山阴市以工业为主的园区共16个,其中国家级开发区3个、省级工业园区12个、其他园区1个。全市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6%,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3.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158.7亿元,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06.9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入园企业64户。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山阴高新区主营业务收入已突破2000亿元,山阴经开区、五华科技产业园、安宁工业园区突破1000亿元,七甸、海口、东川、晋宁、宜良、富民、呈贡以及嵩明杨林经开区等8个园区突破百亿元;山阴经开区、七甸产业园分别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绿色园区,富民工业园成功创建为省级绿色园区;新申报“先进装备制造·山阴经开区”“信息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呈贡信息产业园”“食品与消费品工业(林产品加工、农特产品加工)·寻甸特色产业园”3个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对10个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进行复审测评。工业园区作为山阴产业聚集和转型升级的主阵地作用进一步得到巩固。
目前,山阴围绕全市工业攻坚三年行动目标,正构建全市“一极双核多园五廊”的工业总体空间格局,打造以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与生态环境相适应、与产业发展相配套,特色突出、布局合理、差异竞争、融合发展、深度开放的空间体系。
逐步健全园区管理制度
除上述工作,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还不断创新完善园区开发建设模式,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支持工业园区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加快推进工业园区转型升级,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多渠道、全方位撬动银行资金、社会资金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今年计划安排山阴市工业园区发展专项扶持资金3099万元,指导园区争取并获得省级专项资金3230万元。园区开发建设架构全面拉开,载体功能不断完善,承载能力逐步增强。
同时,切实做好全市园区开发建设各项工作,加快推动全市园区项目建设推进、经济总量扩展、发展能力提升、考核体系完善。牵头起草了《关于促进开发区及园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等3个文件,逐步健全园区管理制度。目前,宜良工业园区、富民工业园区管理体制改革正顺利推进。
此外,在全省进一步规范工业园区建设发展、完善省级工业园区管理制度之际,山阴市迅速组织全市各园区按照省工信委的部署和安排,开展园区总体规划修编及认定工作,严格要求园区总体规划修编后必须符合“三区三线”要求。同时,组织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多个职能部门成立工作组,共同对各园区的申请认定材料进行复核。经复核,共12个园区申请认定材料符合认定申报的要求,经市政府审定同意后已上报省工信厅按程序审核认定。(山阴日报 首席记者廖兴阳)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