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智联:舱驾协同,助力智能出行新时代

盖世汽车 文辉 2024-09-06 17:33  阅读量:18748   

当前汽车产业“卷”的底层逻辑在于无限需求与有限资源之间的尖锐矛盾,需求侧占据主导地位,追求更低成本、更佳体验、更高质量的全面满足。

“为破此局,需跳出传统思维框架,从整车视角出发,运用创新思维解决难题。”2024年9月4日,在第四届智能汽车域控制器与中央计算平台创新峰会上,北斗智联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座舱BU2总经理唐利科谈到。

在舱驾融合领域,北斗智联提出了“六边形战士”概念,即舱驾融合需具备六大核心能力,包括产品设计能力、集成能力、复合产品经验能力、定位能力、出海能力及可持续经营能力。唐利科围绕以上六种核心能力展开了深入阐述。

北斗智联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座舱BU2总经理

以下为演讲内容整理:

在近期与业界同仁的交流中,“卷”字频繁出现,首要体现于价格与成本层面,汽车市场价格战愈演愈烈,售价不断下探。这一趋势直接促使上游供应商面临更为频繁的降本压力,成本竞争成为首要战场。

“卷”还体现在功能创新上。客户需求快速变化,竞品车型新功能不断涌现,迫使项目中途频繁调整,以满足市场即时需求,功能迭代速度空前加快,几乎要求“即需即供”。

时间周期成为另一大“卷”点。相较于十年前的2-3年项目周期,当前项目时间大幅缩短,新平台项目仅给予12-14个月,甚至更短时间完成,这对效率与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此外,用户体验与场景创新亦不可忽视,它们作为吸引用户的关键点,正不断被优化与探索。

究其根本,“卷”的底层逻辑在于无限需求与有限资源之间的尖锐矛盾,需求侧占据主导地位,追求更低成本、更佳体验、更高质量的全面满足。为破此局,需跳出传统思维框架,从整车视角出发,运用创新思维解决难题。正如爱因斯坦所言,解决问题需超越问题本身的维度,方能实现真正的突破与超越。

中央集成的生物演进,呈现为从最初分布式、多ECU架构,向域集成E/E架构的转型,进而迈向跨域融合的新阶段,未来可能向中央计算乃至车云融合的更高级别演进。

舱驾融合域控的产品优势

当前,我们聚焦于跨域融合的关键节点,特别是舱驾融合产品的实现,探讨其如何全面响应并满足市场需求,以及该产品所展现的核心优势。

首先,舱驾融合域控产品的显著优势在于成本控制。这体现在多个维度:一是材料成本的降低,通过优化硬件结构、减少线束使用及复用传感器等手段实现;二是研发成本的缩减,得益于研发周期的缩短和团队规模的有效管理;三是管理成本的优化,通过精简供应链和高效项目管理达成;四是隐形成本的减少,如减重节能,响应绿色碳中和趋势,以及采用先进生产制造技术降低总体成本。

其次,舱驾融合产品提升了人机交互的全场景体验,通过智能驾驶决策与语音交互的深度融合,增强了环境感知能力,提升了驾乘信任度,并以低延迟带来更加流畅的操作体验。

第三,该产品显著提高了产品质量与稳定性。遵循行业领先的ASPICE开发流程,满足ISO 26262的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要求,同时采用SOA理念实现服务化、标准化与配置化,从全球视角进行架构设计,确保产品的高品质与稳定性。

第四,通过平台化策略,提高了软件与产品的复用度,进一步降低了开发成本并加速了产品迭代速度。

在产品形态上,舱驾融合域控产品可划分为三大类别:一是座舱与驾驶分离的独立域控制器模式,通过信息交互实现高阶功能;二是舱驾硬融合模式,虽各自拥有SOC,但通过同一块或不同PCB板集成于同一结构件内;三是最新的舱驾单SOC实现,采用高性能SOC芯片,真正实现一体化设计。

舱驾融合需具备的核心能力

在舱驾融合领域,我们提出了“六边形战士”概念,即舱驾融合需具备六大核心能力,包括产品设计能力、集成能力、复合产品经验能力、定位能力、出海能力及可持续经营能力。

  • 定位能力:在当前产业格局下,合作模式已从传统的主机厂+Tier1+供应商转变为以OEM为核心,联合自研团队、硬件、芯片、算法、服务及生态供应商,形成紧密的开发与交付网络。

  • 集成能力:涵盖质量保证体系、开发流程优化、敏捷开发模式、供应商管理、高效验证及系统优化等多方面,确保融合型产品的顺利交付。

  • 产品设计能力:基于SOA架构,与车厂及第三方供应商紧密合作,定义标准接口,实现产品的智能化、模块化设计。

  • 复合产品能力:依托丰富的产品线开发经验,将不同ECU能力整合至单一平台,形成强大的复合能力。

  • 出海能力:包括互联开发能力、产品安全与认证、海外产品需求理解及海外工厂建设与交付能力,以应对全球化挑战。

  • 可持续经营能力:在客户结构、新业务增长机遇及成本管控上寻求平衡,确保企业长期盈利与可持续发展。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