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中文男足“越输越红”

网络 李晓华 2019-05-29 15:42  阅读量:13156   

  北大中文男足“越输越红”

  他们调侃足球调侃自己 学会与社会和解与自己和解

北大中文男足“越输越红”

  2018北大杯小组赛第三轮,中文队0比3输给医学队。

  初夏的北京,天总是很蓝,云走得很慢。大学校园内,每到这个时间,都有些伤感,因为毕业不再遥遥无期,同学们转眼就将各奔东西。

  北京大学中文系大三男生邓香兰,正忙着准备北大中文系一年一度的毕业季足球赛。“刚刚忙完‘集结杯’,就是毕业老学长们回来参加的比赛。马上六月份又要开始欢送应届毕业生的比赛。”邓香兰的另一个身份,是北大中文男足现任队长,这支足球队从来不是一支校园足球劲旅,最近七年,一共只赢了三场球。但他们称自己为“快乐源泉”,并通过公众号将“JUST LOSE IT”(但输无妨)这句球队口号传播开去,成了一支“网红男足”。邓香兰说:“我们倡导的核心不是‘LOSE’(输球)而是‘JUST’(无妨),快乐足球,不是胜利的狂喜,而是一种接受现实的豁达。无论是输是赢,我们都会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对足球、对学习、对生活,都是这样。作为一名中文系的学生,请允许我用苏轼的一句词来总结——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谢谢,哈哈。”

  7年40余场比赛 只赢了3回

  无论是集结杯还是毕业季足球赛,都是北大中文系自己的比赛。而北大正式的、院系间的足球赛,每年有两次,一次是秋冬的新生杯、一次是春夏的北大杯。截至记者发稿时,北大杯还在进行当中,而中文男足的北大杯征程则早已经结束。3月30日那天,中文男足在小组赛最后一轮以2比4的比分输给了国发男足,以三战皆负的成绩结束了今年的北大杯征程。球输了,但邓香兰经历了历史时刻,他在离门一米的位置,打进一球,这是他在中文男足3年生涯的第一粒进球。赛后,他发了一条朋友圈:“大一的时候我就想,如果我在比赛里进球了,一定要双手指天致敬卡卡。但是当这个进球真的来临的时候,我的大脑却一片空白,完全没有意识到发生了什么。虽然2比4输给了国发,但是我可以吹一辈子了。”这是中文男足的普遍参赛心态,输球实属正常,但足球的快乐不只是输赢,一个进球、一次过人、一个抢断……都可以成为“吹一辈子”的回忆。

  “近7年来,中文男足只赢了3场球,其余约40场比赛全负,连一场平局都没有。”邓香兰告诉记者,虽然胜率不高,但中文男足近年来的“成绩”还是有亮点的,“比如净胜球数,2016年新生杯还是-22,2017年北大杯已经提升至-12,到2018年的北大杯达到-1的近年最高位。”不过,这些成绩与球队著名门将、韩国籍留学生金正洙的出色发挥有关。随着金正洙在2018年毕业回国,中文男足主力门将再次由中国学生担任,这个位置主要就是队长邓香兰的。中文男足上一名中国门将,是场均丢球8个的2012级老学长胡珉瑞。据球友们透露,邓香兰成为门将,并不是他守门厉害,而是因为除了他,没人愿意守门。

  公众号妙趣横生 成了网红

  现在的邓香兰,因为受伤,暂时没法踢球,海报型队长将更多精力专注于做海报、做公众号。

  北大中文男足成为网红,主要与中文男足的公众号有关。2018年8月的一篇招新推送《欢迎加入中文男足》,让他们彻底火了。推送开篇,直抒胸臆:“刘禹锡诗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所描写的正是中文系各男子运动队,在新生入学的秋季,因男生人数不足而发愁。”

  中文系历来男生少,北大中文系每年的新生中,只有大约20个男生。而组建足球比赛需要11个人,足球队招新压力最大。学长胡珉瑞回忆:“足球比赛规定,出场人数是11人,最少不得少于7人。我当年参赛的时候,经常凑不够人,8个人、9个人,跟别的院系11人踢。”时至今日,胡珉瑞说起当初的惨淡,都只能以苦笑掩饰苦涩。因为严重缺人,他经历了最“黑暗”的四年——从未赢球,“我之前的学长,赢过。之后的学弟,也赢过。就我,这四年,一场没赢,全败。”

#p#分页标题#e#

  痛定思痛,中文男足在2018年推出公众号,当年8月发表招新推送。推送中,有历任重要球员的名言,比如“来的都上场”。还有胡珉瑞说过的:“不会踢不要紧,能动就行。”

  如今,招募球员的同时,邓香兰还特意在招新推送中写明:“我们也欢迎对写战报、做海报有兴趣的同学加入。当然,这方面的要求比对踢球的要求要严格很多。”

  因踢球“不成功” 登上北大讲台

  中文男足的公众号,比他们在赛场上的表现要精彩得多。这其中,除了邓香兰、胡珉瑞及学长们的倾情投入,中文男足始终秉承的球队精神,是这些乐观文章诞生的真正原动力。

  2018年7月,北京大学2018届毕业晚会上,中文男足前队长曹直作为毕业生代表,与全校师生共同分享了自己的快乐足球经历。当时登台的学生代表,多数是因为在各方面取得成功,而曹直,是因为踢球“不成功”。这位中文男足的队长,在大学四年踢球生涯中只进过一球——还是一枚乌龙球,站在台上说:“入学第一场,我到第8分钟才第一次碰球,因为对方进球了,我作为前锋,得到了去中圈重新开球的机会。对手以均匀的速度进球,我每8分钟,去开一次球。从那以后,我意识到,人生不是所有的事都如常所愿,一帆风顺。而且更遗憾的是,足球并不是我失败的全部,它只是我重新认识自己的开始,让我明白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能事事如意才是生活的本质。对大多数人来说,失败要远远多于成功。但那又怎么样呢,失败并不可耻,退一寸有退一寸的欢喜。”

  曹直是家乡高中十九年时间第一个考上北大的,邓香兰与胡珉瑞,还有中文男足,甚至很多北大学子,都与曹直有相似经历,在十八九岁时体验了一次人生巅峰。但进入北大,他们发现,大多数人还是普通人,成功依然只属于他们中的少数人。曹直的演讲,在北大引发了广泛讨论,“JUST LOSE IT”也成为如今北大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句英文,没有准确的翻译,我觉得,应该算是我们找到了与自己和解的方式。”胡珉瑞毕业后,在一家报社供职,依然保持乐观,依然关注中文男足,他会为中文男足制定战术,尽管战术成功了,球还一直输。

  “我们在足球场上,只是单纯地享受奔跑的快乐,不管是进球,还是进乌龙球,快乐的来源不是单一的。在人生道路上,成功的样式,也不是单一的。”邓香兰接过队长袖标,接过公众号执笔重任,继续以快乐的笔触,描绘校园足球、校园生活。

  本报记者 孙毅

  北京大学中文系男足供图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